社創比賽着重社區參與 與街坊交流互動 啟發學生思維

特約

發布時間: 2023/04/17 00:00

分享:

分享:

近年學校教育強調培養學生在STEM方面的潛能,以提升他們的協作及解難能力,亦有很多機構因應STEM而推出各類的比賽,讓學生學以致用。香港社會服務聯會舉辦的全港中學生「社創.社區4.0」比賽已經來到第五屆,一直吸引了許多同學積極參與,當中亦有部份同學與不少老師連續幾屆也參加及帶隊參賽。

與街坊即席交流 工作坊增廣見聞

今屆的比賽已經進入白熱化的階段,同學們在3月初參與初賽的重點活動——「社區投票日」中,得以親身與油尖旺區街坊闡述一己參賽方案,交流期間也得到不少寶貴的意見。來自英華書院中三學生麥耀文(Raymond)和陳豐任(Hayden)不約而同地認為,整個比賽體驗中最難忘的是「社區投票日」。第二次參賽的他們均認為能夠現場與街坊交流的經驗很難得,Hayden更分享:「街坊在社區生活了數十年,對社區的了解最深。他們的答案是最寶貴、實在和貼地的。和他們交流令我對該區有更深的認識,收集到的意見更可以改善我們的方案。」他們今年的設計利用了水樽折射LED屏幕,Raymond指有街坊擔心漏電風險,他們就運用自己所學的知識解答街坊的疑問,最終成功釋除疑慮,這些講解的經驗很難得。

「社區投票日」是比賽相當重要的環節,參賽隊伍會和街坊直接交流,並由街坊票選出「最受街坊喜愛的解難方案」。

「社創.社區4.0」比賽鼓勵年輕人關注社區,以社會創新的方式為區內街坊解難,親身經歷和實踐社創。整個參賽過程特別強調學生的親身參與,主辦單位舉辦不同主題的工作坊,讓學生了解到區內居民面對的痛點。第二次參賽的聖嘉勒女書院中三學生褚雯沛(Polly)分享,去年部分比賽活動是以綫上形式參與,今屆能夠在工作坊親身與少數族裔及社創企業交流實屬難得。與Polly組隊參賽的何祉鋆(Stephanie)亦分享:「我們認識了其他學校的學生,亦接觸到不同社創企業的創辦人。去年亦有香港理工大學的大學生和我們一起完善方案。豐富的學習經驗都拓展了我的眼界。」

今屆比賽圍繞油尖旺區,主題包括多元文化共融、提升居住質素、以及改善公共衛生。圖為以少數族裔文化共融為主題的工作坊。

連續多年參賽 助訓練學生解難能力

聖嘉勒女書院的黃國樞老師由第一屆開始便向同學推介這個比賽,最重要的原因是學生參與度很高:「以往STEM比賽很多時候也是主辦單位或老師提供具體的題目和指引,但這個比賽需要學生親身考察,嘗試自己發掘問題,構思解答,亦有各種社區參與活動,向大眾展示他們的成品,並吸收意見進行改善。這正是STEM應有的一個元素,整個參賽過程也能啟發學生思考。」

在英華書院任教設計與科技科的林錫忠老師亦很認同比賽的理念:「設計與科技科很多時也會設計不同的日常生活遇到的情境,讓學生解難。『社創.社區4.0』比賽每一屆也在18區當中挑選一個社區,讓同學除了自己居住的社區外,亦能透過比賽接觸其他的社區,了解各區社群的需要。」

提升個人能力 關心社區日常

參賽的過程除了增加學生對不同社區議題的認識外,亦增進了學生各方面的個人能力。Polly和Stephanie認為不論在社區投票日向街坊講解、決賽時在限時內向評審滙報構思,均有助提升她們的表達技巧,相信未來在上學或工作方面能有幫助。Polly亦認為比賽過程開心之餘,亦有挑戰性:「比賽橫跨一個學年,需要時間準備和設計方案,但同時亦要兼顧學業,在這個過程我學會了分配時間,和隊友分工合作完成設計。」

今屆聖嘉勒女書院的參賽隊伍。

Hayden認為「社創.社區4.0」比賽關注社會上發生的事,增加了他對社區的認識,而整個參賽過程經歷了「發現問題」到「動手解決」等階段,箇中的經驗對他的日常生活和學習也有所啟發。Raymond亦認為比賽讓他更關注了社區的議題,留意了更多身邊的事物,懂得觀察並從日常生活吸取靈感。

今屆英華書院的參賽隊伍。

黃國樞老師和林錫忠老師亦見證着學生的成長。「社創.社區4.0」的賽程讓學生能夠在工作坊獲導師、行業人士的專業指導,亦能與社區不同的持份者交流,讓學生認識與他們背景不同的人。黃國樞指學校老師在比賽過程的角色只是支援同學,例如在設計過程提醒她們要回應目標受眾和需要解決的難題,令設計方案和滙報更完善,亦會訓練同學演講和匯報的技巧,他也看到同學的演講技巧大有進步。

另一邊廂,林錫忠老師分享:「過往學生在設計與科技科的課題,他們會在互聯網搜集資料進行設計,也會很滿意自己的設計。但在比賽過程需要參加工作坊、亦會與街坊交流,可以從用家的角度去思考、完善設計,令設計有更高的可行性,昇華到另一層次。」他認為,過往比賽的參賽設計更有機會落實到社區應用,這一點更是一大吸引之處,讓同學不需要看輕自己的才華,更賣力地將課堂、工作坊上所學發揮出來,相信整過比賽過程也能夠給予他們很大的滿足感。

(特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