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埔三槳水母】本港米埔首次發現原生箱形水母新物種 反映地區生物多樣性豐富
發布時間: 2023/04/18 18:55
最後更新: 2023/04/19 02:37
浸大團隊於連接後海灣的米埔自然保護區範圍,發現箱形水母新物種,並命名為「米埔三槳水母」。該物種有別於一般水母,生長於水溫暖和的鹹淡水交界,而觸手基部猶如船槳,導致他們游泳速度快,同時傘下水管較多分支;是次首次在中國水域發現新物種水母,反映米埔的生物多樣性豐富,有必要備受保護。海洋公園未來有機會於水母館,向公眾展出該種水母。
最新發現的「米埔三槳水母」屬於三槳水母科,令該物種全球數目增至4個。他們的身體呈正方形及透明,平均體寬 1.5 厘米,成體會比現時大2至3倍;身體有4隻角 ,每隻角均連接3條長逾10厘米的觸手,用作捕食水體中細小的浮游甲殼類動物。
帶領研究團隊的浸大生物系教授邱建文指,觸手基部各有1個扁平的槳狀結構,猶如船槳,令箱形水母收縮身體時產生強大推力,因而游得比其他水母快;而且,傘面下端向內延伸形成的假緣膜內,有通入傘狀體内的水管,當中有多條分支,與同屬的其他物種不同。
世界自然基金會香港分會經理柯嘉敏指,於2020年5月,最先在保護區內的鹹淡水基圍蝦塘發現逾300隻水母聚集,但發現未能與基因庫內相關物種進行配對,於是研究團隊分析該水母的特徵及基因排序,確立出現新物種。海洋公園助理動物護理專員張雅靜表示,只能透過參考文獻,嘗試找出最為適合飼養該水母的環境,其後發現該水母需要生長於鹽度為17(ppt)的鹹淡水水域,遠低於普遍水母所需的33(ppt),亦需要生長於水溫稍高的環境,界乎26至27度。
「米埔三槳水母」與其他箱形水母一樣,擁有24隻眼睛,並平均地分為4組。其傘狀體的四邊各有1個感覺棒,是負責感知的凹糟,内有6隻眼睛,其中2隻有晶狀體,用來成像,其餘4隻眼睛只可以感光。海洋公園助理動物護理專員張雅靜亦指,該種水母擁有刺細胞,故帶有刺激性,若市民觸及,可能會有過敏反應或中毒 ,因此應小心避免。
高峰期(2020年)時,柯嘉敏預計,塘內有逾300至400隻「米埔三槳水母」,但翌年已急降至僅數十隻。就數量大幅減少,她反指應探討「為何第一年的數量那麼多」,未有正面回應發展北區都會區會否影響該種水母生存,並強調需視乎水母的分布,稱現時只在保護區內發現,未知連接後海灣的部分會否同樣發現水母。邱建文亦補充,是次發現正正反映米埔的生物多樣性豐富,有必要保護所有物種,不只是水母。
HKETAPP健康台更多都市疾病影片:https://bit.ly/3cNFwr7
hketApp已全面升級,TOPick為大家推出一系列親子、健康、娛樂、港聞及休閒生活資訊及Video。立即下載:https://bit.ly/34FTtW9
記者:梁凱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