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兒心得】對抗孩子「拖延」有辦法 社工教爸媽4招提升孩子行動力

育兒資訊

發布時間: 2023/05/22 17:19

最後更新: 2023/10/08 18:22

分享:

分享:

社工教爸媽4招提升孩子行動力,對抗「拖延症」。

「夠鐘起身返學啦!」、「你做左功課未呀?」、「你快D過黎食飯啦!」小朋友叫極不聽,每天三催四請叫子女食飯、做功課、洗澡,相信不少家長都經歷過每天碎碎念、責備這過程,讓一眾家長心很累但偏偏每天都重覆上演。究竟孩子為何會做事散漫及拖拖拉拉,總是喜歡把事情延遲到最後一刻才做? 今次由聖公會聖基道兒童院健苗軒社工探討孩子「拖延症」的原因,並介紹四個對抗「拖延」的方法,改善孩子愛拖延的陋習。

孩子拖延有因

如何分辨孩子拖延是因為懶惰、沒興趣做、怕失敗或是真的因為做不到? 家長可以從四個方面了解子女拖延的原因,分別是「不想被控制」、「被不良的過去經驗影響」、「不懂規劃」和「害怕失敗」。

最新影片︰

拖延原因1: 不想被控制

我們工作完一整天回到家後,都想擁有輕鬆、自由的休息時間。若一旦回家後,便立即被家人提醒要做的工作,如幫忙洗衣服、煮飯及收拾等,相信也會感到有壓力及煩厭,甚至感覺對方很囉嗦。成年人如是,部分小孩也一樣,於不斷被要求的過程中,內心不自覺產生一種被動式攻擊(passive aggressive)的行為,即無法正面提出拒絕的原因,又未能表達自己真正的想法和感受時,會裝作表面上服從,但其實內心感到很不滿和不服氣,會用敷衍、拖延等方式作消極對抗,以發洩自己的情緒。

拖延原因2: 被不良的過去經驗影響

明知道拖延不好,卻偏偏要拖延,主要是因為小孩對這些不想面對的事,常伴隨著一些情緒如不喜歡、覺得無聊、挫折或焦慮不安等。例如父母想安排小孩參加游泳班,但原來他過往曾在泳池嬉戲時,不小心喝到了幾口泳池水,因此對游泳感到害怕和恐懼,故每逢到需要參加游泳班的時間,就會拒絕出門或借故推托,期望透過拖延時間,讓他不用即時面對他不喜歡或害怕的事情。

拖延原因3: 不懂規劃

有些小孩則對於時間的觀念較為薄弱,如家長從未或甚少培養孩子規劃時間的習慣,小孩未必懂得如何分配事情的先後次序,或未能掌握處理該事情的時限性,以致常常低估事情所需的時間或將較困難的事情安排於最後一刻才處理,以致未能如期完成。

拖延原因4: 害怕失敗

若過於追求成績及結果,而忽略了孩子過程中的努力,有機會導致孩子因害怕被標籤為「能力弱」或「失敗者」,而採取逃避的心態拖延處理不擅長和不掌握的事情。此外,若再加上平日的嘗試得不到鼓勵,甚至招致批評如「你咁渣架!」、「成日慢吞吞!」、「你咁慢架,你睇下隔離既小朋友快你幾多!」等這些說話,除了傷及孩子的自尊心,亦削弱了他們的行動力。

對抗拖延症第一招:多鼓勵,少批評

爸爸媽媽面對子女拖延時,需要細心了解原因,例如孩子害怕游泳,父母應先有耐性陪伴子女面對及調節情緒,切忌用打罵、責備的方式威逼孩子做事,以免孩子將討厭要完成事物與父母打罵聯想在一起。家長可以嘗試代入孩子角色,說出他們心中的感受,例如小孩不想完成數學功課,可說:「爸爸知道你覺得數學好難,每次要用長時間先完成到,但爸爸會陪你一齊做數學功課,有咩唔明白可一齊解決,爸爸支持你,我地一齊挑戰佢!」先認同孩子情緒,再用陪伴的心態讓孩子感覺父母與他們是一起面對困難,增強孩子面對困難的信心。另外,父母亦可先肯定孩子成功及做得好的地方,再提出其他方面的不足,以顧全孩子的自尊,孩子會較容易接受挫敗。

對抗拖延症第二招:給予共同討論的空間

很多時,父母會希望為孩子好而要求或安排孩子進行不同的事情,但其實孩子並不一定理解當中的原由,結果出現前段提及的「被動式攻擊行為」,以拖延作消極抵抗。其實,父母可與孩子共同協議,給予孩子部分主導權,例如讓孩子參與討論每天的行程規劃和娛樂時間,提供工作清單,即回家要做的事,在事前先跟孩子達成共識,告知孩子若不想被催促提醒就需要主動把工作清單內的事情做妥,完成時間愈短,餘下時間就是孩子的自由時間,讓孩子的行動從「被安排」轉為「主動規劃」。

對抗拖延症第三招:管理負面情緒

有時小孩會將想像出來的恐懼或困難放大,導致他們害怕犯錯而令行動力降低,家長要協助孩子了解實際的環境,未必如想像般困難,例如學游泳,可讓孩子先慢慢將腳踏入水中感受,學習呼吸,再慢慢學習手和腳的動作,將游泳困難的技巧拆成不同的小步驟,讓孩子逐步學習,慢慢提升信心。當中亦可設定短期目標,適時給予孩子小獎勵,讓他們獲得成就感,增強行動力。

對抗拖延症第四招:學習管理時間

父母可以教授孩子管理及分配時間的方法,學習把要完成的事情排列優次,並將每件事情設定預計完成時間,讓孩子慢慢掌握時間概念,每當完成一件事時,父母可說: 「你嘅時間掌握得好好啊,用咗20分鐘就完成數學功課,有進步呀!」另外,教授孩子訂立時間表,將「該做的事情」和「想做的事情」列出,當「該做的事情」愈快完成,「想做的事情」就可愈多,並帶出「今天的事今天做」和「一日之計在於晨」的心態教育,勉勵孩子要把握時機、及早安排減少事情累積帶來的壓力。

總結

「拖延」也好,「今天的事今天做」亦好,也是一種習慣,家長如想孩子培養後者的心態,就必須了解孩子面對困難背後的感受和想法,對症下藥。當中給予孩子鼓勵和支持,協助他們擺脫不良的過去經驗,重新建立信心尤其重要。協助孩子掌握規劃時間的能力,從「被安排」轉化為「主動規劃」,提升孩子的能力感,相信孩子會慢慢進步,積極迎接未來的挑戰。

原題為《對抗孩子「拖延」有辦法,社工教你4招提升小孩行動力》

【爸媽必Follow】全新TOPick親子IG現已推出!立即睇:https://bit.ly/3BN0C4s

HKET App已全面升級,TOPick為大家推出一系列親子、健康、娛樂、港聞及休閒生活資訊及影片。立即下載︰https://onelink.to/f92q4m

撰文︰聖公會聖基道兒童院健苗軒 資深註冊社工 伍嘉恩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