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官捐贈】醫管局:與內地建立互助機制港人受惠機會較大 對捐贈被不正當擾亂感痛心

社會

發布時間: 2023/05/23 20:41

最後更新: 2023/05/24 10:31

分享:

分享:

(黃小冰攝)

政府正研究與內地建立恆常器官移植互助機制,醫管局上周末率領器官移植專家到訪廣東省了解兩地器官移植的制度和系統。醫管局指,兩地在器官捐贈、分配及移植的運作上有不少一致的標準及運作模式,提到本港整體遺體器官捐贈數字不理想,而內地年均有約1,100個在當地配對不成功的器官,強調若成事港人受惠的機會較大。

威爾斯親王醫院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教授李錦滔表示,本港截止3月底有2,594人正輪候器官移植,其中腎臟輪候人數達2,433人,惟同期僅15個遺體捐贈腎臟,去年也只有45個,形容整體捐贈數字不理想,作為醫護亦希望有多點方案讓香港拿到更多移植器官幫助病人。他又以腎臟為例,指本港2019年至2022年所有遺體捐贈的腎臟全均用於港人身上,「香港捐贈咁少,你有幾何係你突出嚟可以拎出去吖?」,稱反而是內地捐贈數量較多,並有部分或配對不成功港人受惠機會會更大。李錦滔亦強調,即使落實互助機制,兩地的器官捐贈輪候名冊依舊會獨立運作,不會互通亦不會設立「中央系統」。

最新影片推介

瑪麗醫院肝臟移植中心顧問醫生陳智仁就補充,內地每年有逾1.7萬宗器官移植,數量屬亞洲第一、全球第二,同時其每年也有約1,100宗器官配對不成功的個案,涉及心、腎、肝及肺等。他稱,內地的器官捐贈體制非常完善,其器官移植服務體系及器官分配考慮因素等與本港大致相同,並會透過大數據監測器官捐贈過程,若發現器官販賣等不尋常狀況會通知內地公安調查。

陳智仁並指,內地就器官移植收集的數據非常精細,如會詳細記錄捐贈者年齡、血型、器官的缺血時間、器官所在位置,並會以大數據計算器官運抵受助者位置所需時間,以及需時最短的途徑等,若有器官在內地配對不成功,有關數據就會分享予港方,醫護可以之初步判斷是否適合,有關數據合格才會安排運港,但最後是否移植則由本港醫護決定,強調是「純粹醫學決定」。他提到,一般捐贈的肝臟最理想在6小時內移植到病人身上,料與大灣區和華南地方互助的可行性較高。

港府昨日稱,近期取消器官捐贈登記的數字不尋常,李錦滔稱,對系統被不正當擾亂感非常痛心,憂慮影響登記意欲,希望市民可將心比己「如果你有家人等緊器官,今次有咁嘅破壞性效果,你會點諗?」,並指從器官捐贈及捐血的數字下降的現象,擔心香港人的愛心減退。

李錦滔又強調,歐洲及美國等早已實行跨境器官分配,從沒聽過法國人不願意捐給德國人,荷蘭人不願意捐給波蘭人,只要有合適的受贈者,不應理會種族、年齡、性別或社會狀況等。

醫管局總行政經理(綜合臨床服務)曾巧鋒指,器官捐贈的基本原則不會公開來源和捐贈者身分,往後若有恆常互助機制,便不會對外公佈,去年女嬰芷希換心事件對外公開僅因情況緊急,且涉及入境等問題,大家無可避免會知道。

HKETAPP健康台更多都市疾病影片:https://bit.ly/3cNFwr7

hketApp已全面升級,TOPick為大家推出一系列親子、健康、娛樂、港聞及休閒生活資訊及Video。立即下載:https://bit.ly/34FTtW9

記者:黃小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