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得健康啲】皮膚科醫生拆解惹蚊迷思 驅蚊劑成分選購使用指南

食用安全

發布時間: 2023/05/26 18:38

最後更新: 2023/05/26 18:43

分享:

分享:

皮膚科醫生拆解惹蚊迷思,驅蚊劑成分選購使用指南。

皮膚科醫生拆解惹蚊迷思,驅蚊劑成分選購使用指南。

香港夏天炎熱多雨,各種蚊蟲紛紛出動,想預防蚊叮蟲咬,就要準備好驅蚊產品。市面上有不同成分的驅蚊劑,應該如何挑選?使用時有甚麼要留意?被蚊叮咬後怎樣止痕?TOPick請來皮膚及性病科專科醫生盧景勳一一拆解。

最新影片:

視訊播放器 正在載入。
目前時間 0:00
總共時間 0:00
載入完畢: 0%
串流類型 直播
剩餘時間 0:00
 
1x
    • 章節
    • 關閉描述, 選擇
      Advertisement

      體味是惹蚊關鍵

      坊間常將血型和蚊咬扯上關係,又指「愛吃肉、酸性體質」的人士最惹蚊,盧醫生則表示,惹蚊的關鍵其實在於體味。他解釋,只有雌蚊才會叮咬人,由於牠們要產卵,為了吸入更多蛋白質,會吸食動物的血液,包括人類。蚊會偵察到身體揮發的化學物質和二氧化碳,從而靠近「獵物」。所以體味較濃烈的人士,較容易被蚊叮咬。

      盧醫生續指,驅蚊劑的原理是蓋過人類的體味,擾亂蚊的嗅覺,令牠們以為無血可吸,無法找到目標。而現今最常見、最有效的驅蚊成分為避蚊胺(DEET),已經被廣泛應用超過70年。盧醫生強調,DEET基本上很安全,但不排除部分人會對某一類化學物質產生過敏反應。

      市面上有不少標榜使用天然、草本成分的驅蚊劑,其實原理同樣是蓋過人體的味道,以達到驅蚊的目的。一般而言,DEET的有效時間為4至6小時;非DEET驅蚊產品的時效則較短,有機會只能維持1至2小時。

      驅蚊劑安全使用攻略

      要安全使用驅蚊劑,盧醫生提醒要注意以下6個守則:

      • 使用時要留意濃度,衞生防護中心建議,6個月以下的嬰兒不要使用含DEET的驅蚊劑;
      • 兒童應使用較低濃度,上限10%的DEET;
      • 而成人使用的DEET濃度不應超過35%;
      • 如未曾使用過驅蚊產品,可先噴於手上或塗在耳背,1至2小時後觀察有否出現過敏反應;
      • 使用時,在皮膚表面噴薄薄一層即可,不要噴向面部
      • 如果面部想防蚊,可以噴在手上,再用手輕拍面部,以免讓驅蚊劑直接噴向眼耳口鼻

      蚊叮後處理方法

      盧醫生表示,被蚊叮咬後,皮膚會紅腫,此時可透過冰敷舒緩、塗抹止痕藥膏;假如情況嚴重,出現過敏反應,例如起水泡,便需要盡快求醫,有機會要服用抗過敏藥,甚至使用類固醇藥物,才能舒緩過敏反應。

      另外,如不幸遭病媒蚊叮咬,有可能出現發燒、周身骨痛或全身出疹的情況。

      HKET App已全面升級,TOPick為大家推出一系列親子、健康、娛樂、港聞及休閒生活資訊及影片。立即下載︰https://onelink.to/f92q4m

      【ET Club會員積分獎賞計劃】用App換獎賞︰https://onelink.to/keyuqm

      記者:沈佩珊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