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境自強】90後護士裸辭為讀研究碩士 送外賣幫補學費冀能長遠幫人

休閒消費

發布時間: 2023/05/29 13:48

最後更新: 2023/05/31 10:47

分享:

分享:

原職護士的 Mandy,決定辭職轉做研究工作,希望能長遠幫到更多人。

花5年完成一個護理學學位課程,畢業後隨即到公立醫院當護士,前途理應光明無限,但90後Mandy卻選擇在大半年後裸辭,轉去攻讀有關音樂研究的碩士及博士課程。

為了幫補學費,她更在空餘時間當上Deliveroo的電單車外送員。究竟這是任性,還是堅持?Mandy語帶肯定地說:

做研究可以幫到更多人,反而更長遠,更有成功感。

原職護士的 Mandy,決定辭職轉做研究工作,希望能長遠幫到更多人。(黃建輝攝)

理想與現實,有時總會有差距。現於大學任職副研究員的Mandy,在讀護理學三年級時,已發現自己好像對另一門「學系」更有興趣。

「大學一、二年級要學洗傷口,會有指引跟住,教你哪類傷口要如何處理,或是用哪種敷料。當時我覺得跟住做很悶,反而會問自己,究竟這些指引是由誰去定,或是如何制定?我會想去研究怎樣才能將這件事做得更好。」她說。

能令Mandy「移情別戀」的,正正就是「研究」這兩字。

在護理學Year 3的課程裏,有一科叫Research,在翻查前人的論文時,她發現這幾年間學習到的醫療程序及技術,大部分都是有實據基礎的,是前人透過資料搜集、研究或實驗等分析出來的結果,令她眼界大開,認為「研究」這範疇其實可以很寬闊,而且有無限發展空間。

親身體驗研究工作

隨後兩年,她更特意找些大學研究助理等的兼職工作,或去當實習生,幫教授去診所、醫院等收集數據,以及訪問患者及做問卷調查,然後再根據調查內容分析,親身體驗一下何謂研究工作,好讓自己知道是否真的有興趣。

畢業後我就獲聘為公立醫院的內科護士,但約大半年我便決定辭職了。因為我覺得醫院每日的工作很急促,每一個Shift要照顧逾15個病人,要很快地完成醫生吩咐的所有工作,有時甚至做不完,連與病人溝通的時間也沒有。另一個原因是我本身有演奏級鋼琴及管風琴,亦經常玩野外定向及跑步等,音樂運動這方面也是我的興趣,我想做一些能發揮到自己才能的工作。

於是Mandy毅然辭去護士一職,決定到英國攻讀音樂心理學碩士。但辭工後又未到開學日子,她就趁空檔去做私家看護,這經歷更讓她肯定自己的選擇是沒錯。

點擊圖片放大
+2

憑自身經驗幫助病人

「他是位患有肌肉萎縮的病人,手無力,且情況愈來愈差,勉強只能用筆來篤電話。有日我發現他房內有部電子琴,跟他聊天才知道這是他退休後的玩意,惟患病後不能再彈。於是我想到幫他在平板電腦裝個鋼琴Keyboard App,讓他用筆來篤出音樂,他也變得很開心,還錄低歌曲給家人朋友聽。這次能憑自己的觀察及經驗去幫到病人,是在醫院繁忙工作裏不容許做到的事,所以給予我很大成功感。」

Mandy解釋,音樂心理學與治療不同,是偏向心理方面,要去了解音樂如何影響人的情緒、日常生活等,以及人為何會去聽音樂、要選擇哪類型、怎樣應用在運動或醫學上來幫人,是較着重「研究」一環,與她的興趣不謀而合。

在英國完成一年課堂後,她便回港做研究及寫論文。

「我的論文題目亦特別選與自己的專長有關,就是研究如何幫助彈管風琴的人可以更慳力,減低手部勞損或受傷的機會。」

她邀請了40位彈管風琴的人,在手部肌肉貼上測試力度的感應貼,看看琴音的大細聲與手部發力的力度是否有關,從而研究出一套改善做法。

獲得碩士學位後,Mandy就轉去大學裏當副研究員,協助教授做一些有關研究的project。而今年年尾,她亦打算到外國讀一個有關保護聽力及健康心理學的博士學位,繼續更深層次的「研究」工作。

無論是碩士或是博士課程也好,我希望研究的對象或受惠人,是與音樂有關,與自己有切身關係。就算與自己無關,至少都可以幫到身邊玩音樂的人。

點擊圖片放大
+2

當外送員幫補學費

而為了實現自己的理想,她亦不介意在空餘時間裏當Deliveroo的電單車外送員,幫補學費,一做便是4年。

坦白說,現在的工作比起當護士時的人工是愈來愈低,但人就是要有取捨。以前讀大學時其實做過不少兼職,如教琴、教樂理、伴奏等,甚至侍應、保安或保險也做過,但能接觸不同界別、不同興趣的人,與他們溝通,我認為也是一種生活體驗,是不能與金錢掛鈎的。

一個碩士生走去送外賣,大唔大嘥咗啲?── Mandy不諱言,這條問題聽過無數次,但她笑說:

「我有玩開野外定向,我會視送外賣為其中一個練習賽,好像是我第一日接單時,用單車踩勻沙田城門河兩岸,就好像一場單車定向比賽,用兩小時送了幾張單,也幫到我閱讀地圖的能力及記憶力呀!」

但最重要是,她有家人這強大後盾,去支持她的每個決定。

慶幸是家人給我很大自由度,就算我要裸辭去讀書也沒半點怨言。雖然做護士時能幫到患者也令我開心,但那是即時性的,當我想到研究可以更長遠幫助到更多的人,便覺得更有成功感,也是我一直以來堅持的原動力。

記者︰黃依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