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增值】樂隊結他手半自學紋身 學藝逾10年創業開紋身兼聲療空間

娛樂

發布時間: 2023/06/02 16:47

最後更新: 2023/09/15 19:06

分享:

分享:

本地樂隊觸執毛的結他手Lester,過去10年以半自學形式學習紋身增值,轉型成紋身師。

成為紋身師已超過10年的Lester,過去為大眾所熟悉的是本地樂隊觸執毛的結他手身份。如今的他,鮮少再在幕前或舞台上演出,選擇在另一領域堅持,以同樣的專注和投入,將理念結合技藝、感性,向世界及大眾展示他心目中的美和純粹。

過去作為樂隊結他手,Lester身上的紋身彷彿是一種自我宣言,也是旁人眼中「音樂人」的表徵。事實上,紋身之於他,同樣源自Band友。「小時候想到紋身都是電視及電影中賦予你的認知,是江湖中人或惡霸的標記,但到我十幾歲開始有互聯網之後,整個世界都可以隨意去探索,當時常常會找外國的樂隊來看、來聽。」外國音樂人身上的紋身,不是他從小認知的龍虎鳳,而是充滿藝術感的美麗圖案,有型又神秘。

「我身上的紋身全都是自己畫的。」中學時修讀美術的他畫功不錯,對美也自有一套看法,當他對紋身產生興趣那刻,自然想親自操刀畫紋身圖,這份興趣甚至讓他在日後拿起紋身機,以至紋身針筆,成為一位在別人皮膚上畫圖的紋身師。

16歲在皮膚烙上第一個紋身,至後來與朋友合租劏房做兼職紋身師、再到5年前第一次開設個人工作室,今年作為紋身歷程的第10年,Lester再度擴張,與太太共同經營一家兩層的小店,地面那層是賣純素簡餐的咖啡室,走上樓梯則是Lester的紋身兼聲療空間。一步一步,紋身與他,已然密不可分,既是愛好也是事業。

Lester 的工作空間相當寬敞,讓客人能放鬆心情。(受訪者提供)

曾逐間拍門拜師

回顧自己的紋身之路,Lester直言曾經挨家挨戶地去拜師求學。「因資訊不開放,沒有很清晰的渠道讓你學藝。但現在比以前好,以前真的要很傳統地逐間拍門去拜師。」中學時的他已想學紋身,不知道哪裏可學,便直接到紋身店去問。「他們大多給我3個選擇,10萬元教識你,不計時間,教到學識為止;傳統的師徒制,朝9晚10,然後每個月象徵式有3千元人工;或每月5、6千元學費,然後學成必須在他那裏工作至少3年。」只是中學生的他自然負擔不起,後來畢業出來工作的他,仍不敢貿然辭職做全職學徒。「現在回想,其實當時那些offer都很合理,只是自己實在付不出,那是21年前了。」

說回Lester的學師之路,可說是半自學、半拜師。「我剛開始時是跟朋友學,那位朋友是從前我讀Graphic Design的同學,他後來去了美國,跟那邊的紋身師學。」Lester笑言:「當時覺得他很厲害,就決定跟他學。」紋身是在人身皮膚上刺出圖案,說到練習,只能以「以身試法」。「一開始是我朋友幫我紋,背呀、手呀,他邊紋我就邊看,看到不明白的就問,掌握了技巧後,就在自己身上紋。」

Lester 成為紋身師已超過 10 年,今年與太太合開咖啡室兼紋身工作室。(曾耀輝攝)

機緣下學手刺紋身

初嘗紋身技巧後,機緣下再接觸到日本的傳統紋身技術。「那時有位紋身師朋友,不時會邀請外國的紋身師來香港,那次他請了一位日本師傅,我本身很有興趣,便去找他紋。試過後非常喜歡,便開始學Hand Poke(手刺紋身),那時是跟一個英國的紋身師學。」Lester指日本師傅用的Hand Poke,與現在普遍用的機紋不同,「因為是徒手,會非常,很考驗師傅的體力和精神,但卻是回歸紋身的最初,自己很喜歡。」

學得再好,還是需要實戰,當時仍然忙碌於樂隊結他手身份的他,選擇以一個短期實驗來作為自己的測試。「當時我定下了一個目標,免費為30個人紋身。」Lester笑言:「全都是朋友,一個紋完覺得靚,然後介紹給別人,就是這樣開始。」免費計劃過後,客人亦開始上門,紋身事業,就此展開。

開班授徒互相學習

「現在的我想試不同的事。」新店空間寬敞,加上過去有過教班經驗,Lester決定將開班恆常化。「我之前教的人之中,有人真的入了行。我想到自己當初入行的經歷,不想有興趣、有心的人和我一樣到處摸門釘,而且教人也很有意思,我自己也不斷有新發現。」Lester強調自己的紋身班不是興趣班,而是專為有意入行的人而設。「我很認真地編了一本筆記,可以說是總結了這10多年來我對紋身的認識、了解。而且紋身的知識以外,我加入了皮膚方面衞生資料,讓他們明白這件事(紋身)是一件不可逆轉、需要嚴肅對待的事。」

點擊圖片放大
+4
+3

紋身讓人着迷的其中一個原因,大概與其「一生一世」有關,Lester亦指:「就算現在可以用laser去消除紋身,或用新的紋身去遮蓋,但laser會留下一個印,新紋身亦不一定可以百分百遮到,所以客人來到時,一定會先好好了解他們紋的原因及心態。」這份認真,單憑在店面玻璃門上刻意不貼上紋身服務這小細節上,可見一斑。

記者:王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