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科研】浸大賽馬會「化學探針」創科實驗室 研究探測早期癌症

社會

發布時間: 2023/06/15 00:01

最後更新: 2023/06/16 10:21

分享:

分享:

左起:浸大化學系全球創科講座教授大衛帕克教授,浸大化學系博士生張子林, 浸大化學系博士生溫心怡。 賽馬會「化學探針」創科實驗室研究助理黎惠珊。(陳靜儀攝)

全球創科講座教授大衛帕克教授(David Parker),經傑出創科學人計劃加入香港浸會大學,並獲香港賽馬會信托基金1000萬元資助及浸大撥款,成立「化學探針」創科實驗室。實驗室於今年5月開幕,研究主要開發以稀土元素爲基礎的分子探針,作為生物顯影劑,應用於醫學臨床應用。團隊共有7個成員,並將與本地及海外機構合作研發項目。

最新影片推介︰

大衛帕克教授是稀土元素專家,亦發表過相關論文。稀土元素用途廣泛,成本與一般金屬相若,可用於磁力共振等範疇,而且它光譜特殊,人員可簡單通過光譜變化,得知尿酸濃度和細胞異常等。

目前有3個重點項目。團隊正研究利用光學探針檢測尿酸比例,用特定波長的光照射細胞,一旦有異常,就會即時發出紅光,光度越高,代表葉酸濃度越高,已知尿酸是痛風及腎結石的形成有關。比起現在以酶爲基礎的檢測方法,光學探針方法更快速和準確,且不易受酸鹼度和溫度影響。另一個重點項目是光學及磁力共振溫度探針,用於磁力共振分析,透過為細胞創建溫度圖,得知細胞是否有異常。若細胞溫度上升,即反映身體某部分發生病變,更可探測早期癌症。第三個項目是手性探針,研究利用手性光譜儀器或顯微鏡,檢測活性多肽或者蛋白的化學結構變化,用作檢測腫瘤的癌細胞。

大衛帕克教授分享,1985年他參與開發首個用於癌症的標靶治療項目(MyloTarg),主要治療急性骨髓性白血病,由研究到上市用了16年時間,可見從開發到臨床應用的道路十分漫長。

HKETAPP健康台更多都市疾病影片:https://bit.ly/3cNFwr7

hketApp已全面升級,TOPick為大家推出一系列親子、健康、娛樂、港聞及休閒生活資訊及Video。立即下載:https://bit.ly/34FTtW9

記者:楊佩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