勿忽視二次感染及長新冠風險 及早接種新冠疫苗加強劑

特約

發布時間: 2023/07/13 00:00

最後更新: 2023/07/14 14:41

分享:

分享:

政府近日將新冠疫情應變級別調低至「戒備」級別,但強調本港新冠病毒的活躍程度仍處於高位,醫管局更公佈新冠入院率自3月起2個月間上升20倍,每日有400人因新冠入院,將重點保護高危群組。美國紐約州立大學上州醫科大學講座教授史提芬.湯瑪士 (Prof. Stephen J. Thomas)來港出席剛舉行的「醫療新領域2023」研討會時提醒,曾感染及接種新冠疫苗逾6個月人士,特別是長者等高危群組應考慮接種疫苗加強劑,以減低二次感染、長新冠風險以至其他更嚴重問題。

Omicron變種病毒持續進化 勿忽視二次感染風險

Prof. Thomas於訪問中指出,雖然世界衞生組織公佈新冠疫情不再構成「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衞生事件」,但不代表新冠病毒停止傳播。相反而言,Omicron變種病毒自2022年起肆虐,至今已出現多個亞系變種病毒並廣泛傳播。鑑於自然感染及接種疫苗後的抗體水平隨時間下降,市民不應忽視二次感染的風險。

Prof. Thomas表示,Omicron變種病毒正持續進化及廣泛傳播,市民不應忽視抗體水平下降及二次感染的風險。

二次感染增長新冠風險

Prof. Thomas續指,二次感染患者不一定只出現輕症或無徵狀感染,特別是高危群組,一旦二次感染,有機會出現重症,或需住院及引致死亡。此外,二次感染亦是長新冠的高危因素。他引述研究指,二次感染輕症患者也可能出現長新冠徵狀,即使急性疾病康復後,身體仍非常虛弱。

Prof. Thomas獲邀來港參與香港中文大學內科及藥物治療學舉辦的「醫療新領域2023」研討會,分享如何應對新冠變種病毒。

7成康復者5個月後仍出現長新冠徵狀

香港中文大學早前展開亞洲最大型長新冠研究,獲逾萬名康復者參與,其中97%曾感染Omicron變種病毒。Prof. Thomas引述研究結果,指70%參與者於康復5個月後(中位數)仍出現至少一項長新冠徵狀,其中以認知功能和心理症狀最為常見,逾一成(12%)更出現生殖系統問題。事實上,Prof. Thomas反映不少長新冠患者長時間失去味覺及嗅覺、出現「腦霧」、更因極度疲勞而影響日常活動、甚至出現心臟問題等,絕對不容忽視。

新冠疫苗加強劑助更有效應對變種病毒

Prof. Thomas形容,接種新冠疫苗是預防二次感染、重症及長新冠的重要工具。研究顯示,在較年長人士中在接種疫苗加強劑一個月後,能有效應對變種病毒。另一針對現時主流傳播的Omicron XBB變種病毒研究指出,接種二價疫苗後所產生的抗體水平為原始株疫苗的3.2倍。

Prof. Thomas表示,接種新冠疫苗有效減低二次感染、重症及長新冠風險,建議長者等高危群組及早接種疫苗加強劑。

mRNA技術可針對新變種病毒迅速改良疫苗

Prof. Thomas認為,新冠疫情的未來發展或像流行性感冒般,出現季節性高峰期,專家需不斷收集最新病毒數據,以建議最佳的新冠疫苗抗原組合。世衞於5月最新建議使用Omicron XBB.1後代譜系作單價疫苗,美國FDA最近同意並建議疫苗應針對XBB.1.5。研發mRNA新冠疫苗的BioNTech正響應相關建議研發新一代疫苗。Prof. Thomas分析,mRNA技術的優點是可針對新變種病毒迅速改良疫苗,當得出病毒的基因序列後,可快速生產相應疫苗。

籲高危群組接種二價疫苗 減重症及長新冠風險

Prof. Thomas強調現有的疫苗,包括二價疫苗,對預防新冠肺炎最嚴重的潛在後果十分有效;曾感染及接種新冠疫苗人士,特別是長者及其他高危群組,應考慮及早接種新冠疫苗加強劑,以減低二次感染及長新冠風險。

資訊由Prof. Thomas提供,復星醫藥支持。
VAC-Jul23-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