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安全】鴨脷洲買角螺食痾嘔中毒 解構貝類最安全食法3個位置勿吃

食用安全

發布時間: 2023/08/22 18:13

分享:

分享:

解構貝類最安全食法。

不少人愛吃海鮮,近日就發生一宗懷疑食物中毒個案。一對中年男女日前進食了購自鴨脷洲街市一個海鮮檔的蒸角螺後,現舌痛、嘔吐、腹瀉等疑似食物中毒的症狀。衞生防護中心提醒,神經性貝類毒素即使經烹煮,亦不能消除,如市民出現類似病徵,應立即求醫。

最新影片:

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最近公布,一名42歲女子及一名45歲男子,在周日(8月20日)下午於家中一同食用蒸角螺後,約數分鐘至三小時後出現舌頭刺痛、嘔吐和腹瀉等症狀,到將軍澳醫院求醫後情況穩定。

中心表示,經初步調查顯示,有關角螺購自鴨脷洲街市一處海鮮檔,目前調查工作仍繼續進行中。衞生防護中心發言人指出,神經性貝類毒素在自然情況下可能存在於雙貝類體內,經烹煮並不能把該種耐熱的毒素消除。而症狀包括嘴唇、口腔和舌頭刺痛、腸胃不適如腹瀉和嘔吐,通常在進食貝類後數分鐘至數小時內出現。要減低進食貝類中毒風險,中心建議市民應:

1. 向可靠及持牌的海鮮店鋪購買貝類;
2. 在烹煮貝類前先除去其內臟、生殖器及卵子,以及食用前應棄掉烹煮的汁液;
3. 每次進食較少份量的貝類;及
4. 進食貝類後若出現中毒症狀,應立即求醫。

根據食安中心資料,由於帶子和扇貝的生活環境和覓食習慣,體內(尤其是內臟)或會積聚各類有害的物質(例如重金屬、貝類毒素及微生物污染等)。進食受污染的貝類海產有機會痳痺性貝類中毒。

痳痺性貝類中毒嚴重者可致死

痳痺性貝類中毒的症狀,通常在進食受污染雙貝類後數分鐘至數小時內出現,主要與神經系統有關,包括刺痛、痲痺、口部四周出現灼熱感覺、發燒、出疹和踉蹌等,並有腸胃病症狀。患者通常在數天內康復,嚴重者可能出現癱瘓、呼吸停頓,甚或死亡。

食安中心指,雖然痲痺性貝類毒素在貝類體內的分布情況因品種而異,但有報告指進食內臟(消化腺)和生殖腺最容易引致痲痺性貝類中毒。

扇貝帶子哪些部位不可吃?

食安中心建議,烹煮帶子及扇貝等貝類前應先去除內臟和生殖腺,以及食用前棄掉烹煮的汁液,便可大大降低重金屬及痲痺性貝類毒素水平。此外,保持均衡飲食,避免過量進食貝類,亦能有效減低風險。

另外,貝殼類海鮮吐沙最簡單的方法是用淡水或鹽水養,約3至4小時,亦可以直接把某些貝殼劏開,如蟶子,只要將內臟清除,沖走沙即可。

HKET App已全面升級,TOPick為大家推出一系列親子、健康、娛樂、港聞及休閒生活資訊及影片。立即下載︰https://onelink.to/f92q4m

【ET Club會員積分獎賞計劃】用App換獎賞︰https://onelink.to/keyuqm

責任編輯:羅嘉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