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學壓力】學童性格突變或與開學壓力有關?  社工揭8種情況要當心

兒童健康

發布時間: 2023/09/20 18:30

分享:

分享:

學童性格突變或與開學壓力有關?  社工揭8種情況要當心。

全港學校剛開學,不論是剛升中一、小一或幼稚園新生,新生面對校舍、老師、朋友等環境新轉變,情緒容易受到影響。每年幼稚園初入學新生,幼童和照顧者分離,在校門爆喊不想上學,讓家長心痛。不少家長想知道小朋友遇到以上情況應該如何處理,在家中須如何開導小孩。從事學前教育專業的註冊社工郭寶兒認為家長要明白孩子面對新轉變需要適應。如果孩子有以下情況,家長可先與駐校社工聯絡,協助幼童適應新校。

最新影片:

情況一:孩子逃避上學

幼兒離開熟悉的家,到新的校舍上學,或出現適應問題,在出門前在家哭鬧、扭計不願換上校服及上學。孩子長時間和家人一起,習慣依賴家人或照顧者。剛入學幼童產生緊張、焦慮等情緒是正常。

貼士: 家長在學期初可多花時間親自送孩子上學,並承諾接孩子放學,若家長未能親自接送,可請孩子信任的人代勞。

情況二:孩子持續出現負面情緒,例如沒精打彩

幼童適應校園生活或出現困難,例如需要自行使用洗手間、進食、手工、茶點時間無法打開餐盒等,這些挑戰令孩子感到無助,或出現大哭、食慾不振、身體不適,例如痾嘔、肚痛等情況。同時他們因年幼及表達能力有限,而無法讓父母得知困擾所在。

貼士: 父母可在接孩子放學時、用餐時間或睡前多關心孩子在學校遇到的人和事,鼓勵他們分享。孩子出現負面情緒,家長可先疏導孩子情緒,隨後使用繪本引導孩子去共同探討解決問題方法。

情況三: 孩子變得黏人,經常要求父母陪同,對玩樂失去興趣

孩子面臨新學習環境,可能表現出焦慮和不安情緒,影響他們在家中的行為,例如變得黏人、經常要求父母陪同、哭鬧、發惡夢等。

貼士:家長要需要明白這是常見的情況,理解這只是一個過渡期。宜多加耐性並給予孩子信心和肯定,例如多說「我欣賞你願意嘗試」、「我相信你做得到」等鼓勵及正面的說話。

情況四:孩子出現攻擊傾向、無故憤怒

新生不但要適應新校園,更需建立群體生活。孩子身邊多了很多新同學,同學之間需慢慢適應,或出現搶玩具、搶圖書,動手等情況。

貼士:家長留意到孩子在家中出現攻擊傾向、無故憤怒等情緒,可先與駐校社工、老師聯絡,了解孩子在校情況,利用故事書為孩子建立自信及人與人之間相處。

郭寶兒社工表示幼稚園新生適應期為2-6星期,家長宜多與學校聯繫。當孩子能慢慢對學校建立熟悉感,相信很快過度適應期。

較年長學童常見情況

小學和中學學業、校園壓力較幼稚園學生複雜。學生需應付功課測驗考試、或要面對成績未如理想、初中生與小學同學分開、新學科困難和新友誼等, 這均會波動學生情緒。註冊社工馮澤棠建議家長仔細觀察子女是否出現反常且持續情況。

情況一:學生入睡時間太夜,沉迷電腦遊戲或滑手機。

學期剛剛開始,學生可能未能即時調整作息時間,夜裏未有睡意便以打機等方法去打發時間,剛升中一同學面對新課程、新同學等挑戰,令他們以滑手機等方式逃避現實。

小提示:家長可以嘗試溫柔地詢問他們有沒有睡意,因應情況向他們建議幫助入眠的方法,例如是飯後減少刺激的活動(如:緊張的遊戲和激昂的音樂),或建立固定的睡眠時間表。如果情況持續幾天未有改善,可以考慮專業人士的協助。

情況二:學生對學習失去興趣,或不願意上學。

經歷了漫長的暑假,要重新適應功課和學業可能會令學生倍感壓力。

小提示:家長可嘗試和學校協商,安排功課輔導;老師也可以設立一個功課緩衝期,讓學生適應學業的節奏。家長亦可以多鼓勵學生多參與社交活動,例如學校學會活動、興趣班等,或午飯時/放學後和同學多交流,以提升他們上學的動力。

情況三:學生過份批評自己,對自己的能力和表現沒有信心,容易發睥氣。

有時學生會因為他們內向或完美主義的性格,特別留意別人對自己的評價,要求自己有好表現,對自己期望很高。

小提示:家長和老師如果留意到學生有這個情況,可以嘗試安撫他們,提醒他們學業是一個漫長的耐力賽,努力之餘亦要有休息的時間,給予空間去調整自己,偶爾為自己「充電」。

情況四:學生持續情緒低落、覺得無助和沒有動力,或常有與壓力相關症狀(如身體繃緊、腸胃不適、焦慮緊張),至少兩星期仍未見好轉。

小提示:我們建議家長可以多與子女溫柔地溝通,鼓勵子女受情緒困擾時與家長或學校老師傾訴。家長也可以持續留意子女會否對平時喜歡的事物失去興趣,或有傷害自己的行為;如果情況持續,可考慮尋求學校社工的支援。

文章獲香港社會工作人員協會授權轉載,標題經TOPick編輯修改,原題為《學生開學壓力大 社工8招防抑鬱》。

責任編輯:容惠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