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藥審批拆局】新加坡歷經9年由觀察員晉升至獲國際認可 採三種審批機制業界指具彈性促仿傚

社會

發布時間: 2023/10/27 23:35

最後更新: 2023/10/28 10:36

分享:

分享:

本港正研究發展自主審批新藥機制。(資料圖片)(方曉盈攝)

本港於施政報告提出,下月將設立「1+」新藥審批機制,下一個目標,是待機制成熟後「升格」建立「自主藥物審批機制」,由本港審批藥物,吸引外國藥廠到港研發新藥,預料由現時申請成為「國際醫藥法規協和會」(ICH)觀察員,到成為正式會員,料需8-10年時間。不過當局強調,即使未獲機構認可,本港仍可自行審批藥物。詳見另文 

新藥審批機制提到的「國際醫藥法規協和會」(ICH),是歐、美、日三大地區之法規單位於1990起成立的平台,合力制定新藥研發可共同接受的品質、療效、安全等規範。ICH分別設有正式會員及觀察員兩個級別,其中正式會員意味藥物審批規範,獲國際認可。

政府表示,將於11月的ICH大會中,申請成為觀察員。按ICH網頁,直至目前為止,有超過21個國家及機構是ICH的會員,其中中國於2017加入,而身為亞太區醫藥龍頭之一的新加坡早於2008年成為觀察員,不過要直至2017年底才成為正式會員。

左側是ICH正式成員國,包括中國及新加坡;右側則為觀察員國家,包括印度、伊朗。(ICH網頁)

千禧年代已開始謀劃自行審批藥物  早香港20年 

香港目前的新藥「自行審批藥物」之路,新加坡早於2000年已經開始謀劃。由衛生部(MOH)下法定機構健康科學局統籌(HSA),申請藥廠須透過線上系統,於線上申請藥品註冊,接受ICH-CTD 或 ACTD (東協通用技術文件)兩種格式。

當地透過20多年時間,才能成為亞太區藥業樞紐之一,香港現時起步,需要多少時間? 香港科研製藥聯會執行董事陳素娟向TOPick表示,香港最終可以於何時自主審批藥物,視乎當局願意付出多少人力推動、以及人手是否足夠,形容是「成事在人」。她認為,本港即使未成為國際醫藥法規協和會(ICH)的成員,如果藥廠認為香港的臨床研究及學者吸引,亦會選擇進駐本港。

利用東盟地位於國際醫藥市場佔一席位   業界人士:關鍵在於是否掌地區性數據 

新加坡成功成為樞紐的其中一個「殺著」,是於2002年與馬來西亞加入「國際醫藥品稽查協約組織」(PIC/S),亦於東南亞國家聯盟的藥物審批扮演主導角色,於該區藥物審批當中,具有一定地位。

陳素娟表示,最終自主審批藥物是否成事的關鍵在於本港的臨床數據,是藥廠來港後進行的臨床研究,能否應用於內地的藥物註冊及醫保。她進一步解釋,現時藥廠亦可個別取得本地的數據,不過如兩地的真實數據(Real World Evidence),最終如能合併應用,藥廠就可以得出疾病於地區性的影響、以評估藥物的效用,對進駐本港的吸引力會大增。

新加坡多種審批制度並行   業界指較具彈性促仿傚 

按照政府今日(27日)公布的路線圖,本港自主審批藥物採「5部走」,於第四步達至「第一層審批」,最後成為ICH成員,相信最終落實的細節仍有待摸索,其中一個關注焦點是目前的兩層、以及「一層半」機制,於自行審批藥物後會否維持。

自主審批機制會以「五步走」,料於8-10年內完成。(醫衛局提供)

 

相較於本港,新加坡雖然早以有能力自主審批藥物,不過仍未放棄「一層半」以及「兩層」審批機制。新加坡的新藥評估途徑包含完整評估(Full evaluation)、簡略評估(Abridged Evaluation)及驗證評估(Verification Evaluation)。三者分別在於,未取得其他國家許可、取得至少1家及2間藥品管理機關之上市許可,審批的時間分別為60日-280日,詳見下表。

評估機制新藥註冊所需日數
驗證評估  (取得兩間認可之參考藥品管理機關認可)60日
簡略評估  (取得1間認可之參考藥品管理機關認可)180日
完整評估  (未有取得認可) 270日

資料來源:台灣醫學法規藥刊

被問到本港若只實行「一層機制」,對藥物註冊是否有足夠安全性。陳素娟指,不同藥廠及地區的藥物審批均有不同指標(indicator),若一層及兩層審批同時實行,則更具彈性,有利引入新藥。不過她亦強調,是否能夠做到需要視乎本港的能力及情況。

參考資料:政府施政報告記者會、「國際醫藥法規協和會」(ICH)網頁、新加坡健康科學局 (HSA)網頁、綜合網絡資料

HKETAPP健康台更多都市疾病影片:https://bit.ly/3cNFwr7

hketApp已全面升級,TOPick為大家推出一系列親子、健康、娛樂、港聞及休閒生活資訊及Video。立即下載:https://bit.ly/34FTtW9

記者:陳展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