諧劇大王|百彈齋主爸爸教出名醫兒子 鄧兆華教授憶藝壇慈父鄧寄塵

娛樂

發布時間: 2023/11/13 13:26

最後更新: 2023/11/13 16:24

分享:

分享:

諧劇大王鄧寄塵第三子鄧兆華教授(圓圖)說,是父親的「百彈齋主」性格,引領他走進自然科學及醫學研究領域。

潛移默化的身教,是引領子女成長最佳的教育。

諧劇大王鄧寄塵第三子鄧兆華教授笑著說︰「父親戲稱自己是『百彈齋主』,而他這種『百彈』的性格,確實令我走進自然科學的領域及醫學研究的方向。其實,想深一層,他不是『彈』,只是精益求精。因此,我自小已習慣如何將事情做得更好、遇上每件事都會問點解,漸漸培養了我對科學的興趣。」

鄧兆華教授是美國及加拿大腦專科醫生、曾先後任教多倫多大學、美國加州大學爾灣分校及香港大學。

鄧寄塵嘗試反串角色,大受歡迎。(天地圖書FB)

「他爸爸是鄧寄塵」

今年七月,鄧兆華出版了一部講述父親鄧寄塵其人其事的傳記《午間的歡樂——諧劇大王鄧寄塵》,不足三個月已賣光第一版,昨天在再版的分享會上,鄧教授與「播音皇帝」李我的遺孀蕭湘、配音前輩丁羽、歌壇大姐盧筱萍、及多位紅伶如李鳯、鄧美玲等,暢談一代諧劇大王的逸事,現場笑聲不絕,氣氛熱烈。

鄧寄塵五十年代紅遍省港廣播界,也是香港粵語片知名諧星、麗的映聲第一代電視藝員,是一位集監編演、填詞、演唱於一身的演藝界多面手,其於六十年代改編自英語歌曲的《墨西哥女郎》,更是傳誦至今的經典金曲。

鄧寄塵在演藝生涯中,拍過逾百部粵語電影,以諧趣搞笑形象著稱,後來更藉反串角色大受歡迎,到底一位諧劇藝人父親,在家是否一樣咁搞笑的呢?

演繹諧趣角色一絕,圖為1951年電影《指天篤地》劇照。(天地圖書FB)

「除了知道父親有李我叔、蕭湘姨這些廣播界好朋友,有時或會見到新聞紙上有父親的相片,或返學放學聽到收音機傳來爸爸的聲音外,我從無想過藝人跟自己有何關係;到我從加拿大回港,人家介紹我時,很多時都以『鄧寄塵兒子』、『他爸爸是鄧寄塵』作開場白,而不是鄧兆華教授。」鄧教授語出,即引起哄堂大笑,似乎也遺傳了點乃父諧趣的本色,他續說:「父親有很多生活趣味,像養魚、養雀等等,一如平常人的嗜好,他在家是作為父親怎樣照顧子女,並不是延續一個藝人角色在家講詼諧嘢。」

鄧兆華教授表示,雖然自小有投稿報章獲刊,但久經數十年醫學訓練書寫理性到位精確的科學文章,當初要新執筆曾被嘲似「金山阿伯文字」,要重拾感性貼地筆觸也難倒他一段時日。(葉翠華攝)

俠義心腸救回場務一命

然而,鄧兆華坦言,僅以兒子的視角看父親,終究只是一個局部。「從其他前輩口中得知不少爸爸的往事,對他的另一面也有更深的認識,譬如父親喜歡幫人,我自小確實認為這是理所當然的,因為不少人向他借錢,或佢遇到街邊人有困難也會伸出援手,受父親影響,我亦會做同樣的事。」

配音前輩丁羽,也憶起鄧寄塵俠義心腸的往事一樁。話說六十年代,他跟鄧寄塵在荃灣華達片場開工拍戲,有個片務突然暈倒,「塵哥馬上過去扶起他,並囑製片叫白車,從袋中掏出一疊銀紙放在場務心口,叫他放心攞去用。事後,場務康復回來,說自己條命係塵哥執番嚟嘅。」

點擊圖片放大
+6
+5

而隨鄧寄塵赴星馬泰登台的歌壇大姐盧筱萍,也分享鄧寄塵詼諧的一面,說他為了紓緩大家登台的緊張壓力,不時會講下笑話,譬如話自己因為開車開得太慢被抄牌、為所養的雀仔沖涼等等,情景仿如昨日。盧大姐又說,當年自己得廿零歲,根本唔識唱歌,「都係塵哥幫我兜住,佢好多粉絲搵佢簽名,見我們坐冷板凳,也會叫他的粉絲請我們簽名,好照顧我們。」盧大姐再說,「塵哥好注重家庭,登台完都買成箱咖央帶回港給子女吃。」

說到吃,蕭湘姨也爆出鄧寄塵教她炒菜的秘訣。「那時,我們每星期都有兩局粵曲唱局,逢周二是塵哥主理,周五就李我主理,完局多數去七記宵夜,有晚,塵哥大大聲話,今晚本大爺煮宵夜俾大家歎,佢炒菜,先燒紅油鑊,放點砂糖,再落菜,將炒好才放鹽,的確又特別好吃喎。」

鄧兆華點點頭接著說,「父親煮餸確有一手,因為他每去一間茶樓飲茶或餐室吃飯,廚師都會邀他入廚房教他秘技,我曾問他點解他煲的牛腩湯寧舍好味?他但笑不語,大抵不能外洩他人的秘方。後來他從加拿大返港,很多廚師或街巿各式人等都跟他好老友,也教曉他不少竅妙。」

點擊圖片放大
+9
+8

建立事業也擁抱家庭

鄧寄塵在建立事業之餘,也擁抱家庭,不但家人感受得到,就連友儕也得見,對於子女的培養,從不忽視,但鄧兆華在香港大學醫學院畢業後,卻沒有按照父親期望的路線掛牌行醫,他自言當時讓父親一次又一次的失望。

「那年紀及那年代,一個少年覺得前途和世界都是自己的,不會想到父母希你做乜、要你怎樣。當年我渴望追求自己的夢想,無想過開診所,甚至當時他已為讓我掛牌有所安排,但這不是我想要的,毅然赴笈加國讀完一個學位,又繼續讀,每次讀完一個學位或接受完專科訓練,他都好希望並估計我會投身社會,但每次都令他失望。」然而,圓父願也不過是時間問題,或許這也是繼承父親的「百彈」精神,為裝備自己精益求精而已,在屢次失望之中,最終也迎來最大的喜悅。

對於父親做事的認真,鄧兆華在整理父親遺物時有更深的感受。「他最大批物件是手抄劇本,包得好整齊,每包的封面都有題籤,分為『好好笑』、『好笑』、『普通』……作為一個藝人,很多時都未必有時間俾到家庭,但父親永遠以家庭先行,譬如他甘願放棄事業,為子女移民加國,而他亦會好留意我們的生活細節,見我們重覆穿着舊衣,會擔心我們有沒有新衣服等等,他對子女的關切,盡在不言中。」

《午間的歡樂》一書,是鄧兆華從父執輩的口述資料,再以兒子的視角、感覺,用以有溫度的感性文字,憶述一代諧劇大王父親的點點滴滴,而這些日常瑣事、舊相片印記,卻又是那些年老香港社會文化狀況、巿民生活的一個側面記錄,補足了一段另類的舊香港歷史。

亦莊亦諧:鄧寄塵演藝人生展

亦莊亦諧:鄧寄塵演藝人生展

日期:2023年11月1日至30日
時間:上午11時至下午9時
地點:商務印書館尖沙咀圖書中心 1/F the Place 藝文空間

記者:葉翠華

最新影片推介:戴祖儀專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