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及企業如何支援照顧者 給他們一點喘息空間?
發布時間: 2023/11/22 14:00
最後更新: 2023/11/22 14:14
誰是「照顧者」?照顧者面對甚麼問題?他們需要甚麼支援?隨着社會人口老化、家庭規模縮小等原因,香港的照顧者數目有增無減。當大家把資源和注意力都集中在被照顧者時,誰又可以伸出援手照顧那些「隱形照顧者」?
照顧者,泛指需要照顧一些缺乏自理能力的人而不涉及薪酬的人,他們的照顧對象一般是家人或伴侶。現時香港有不少照顧者都是「雙職人士」,既要工作,又要肩負起照顧的重任,承受着不少無形的壓力。
正視照顧者壓力源頭
香港社會服務聯會業務總監陳曉園指出,很多照顧者的壓力源頭源自於長期無休承擔照顧責任、而且照顧強度需求亦偏高。由於長期面對沉重照顧壓力,他們感到生活變得很艱難。
「社聯於2021年進行的一項研究發現,香港的照顧者平均承擔照顧工作時期長達15年!此外,由於香港人生育意願降低,核心家庭及小家庭數量增加,令家庭結構改變,能夠擔起家庭照顧責任的人愈來愈少,所以獨老、雙老的情況也愈來愈普遍。長時間工作後還要擔起照顧責任,壓力倍增。在傳統觀念下,子女認為自己有責任照顧父母,或父母自覺要盡最大努力照顧殘疾子女直至終老,當照顧者面對困難或家人出現健康問題時,壓力可能使他們瀕臨崩潰。」
面對着種種壓力,照顧者往往不察覺照顧責任需要分擔,好讓他們有真正喘息的空間,重新獲得能量繼續擔任好照顧者角色。
增加社區服務與合作 產生協同效應
調查報告顯示,在2046年,香港每3個人將有1位長者,人口老化及照顧者支援議題刻不容緩。而可解燃眉之急的方法,實有賴政府政策的支援及社會上不同機構及企業的協助。陳曉園稱,以社區為本的照顧系統非常重要,將民間的照顧者支援項目集中起來,加強及整合各服務流通性,促進跨專業協作,才能產生協同效應。另外,需要更多不同的融資方案,靠官商民的協作,確保不同階層的人亦可承擔往後在照顧上的支出。最後,她建議可以把保障照顧者權益擴展到除家庭和核心成員外,如由鄰居或朋友擔當照顧者角色,也能受到保障。鼓勵更多有心人,擔任照顧者。
如何從衣、食、住、行支援在職照顧者?
除社區和政策外,坊間也有不少社福機構和社會企業(社企),提供衣、食、住、行等各方面的支援。一方面緩解照顧者在照顧過程中所面對的困難和壓力,另一方面亦可讓被照顧者重拾便捷、快樂、有尊嚴的人生。
衣—— 無障礙服飾 改善照顧生活
睿程製作社是專門為殘疾人士和長者度身訂造無障礙「靚衫」的社企。創辦人之一兼美術總監姜美而(Kadri)希望透過自己設計的產品,令照顧者和他們的家人有一個安全的照顧生活,感受到由穿著合適衣物帶來的喜悅。「一件衣服除了講求美觀實用和互動,也可以帶給穿衣者自尊和自信。因為衣服美觀,可以引起其他人的注意,就可以產生互動性。還記得有位婆婆,情緒一直很壓抑,後來穿著子我們為她設計的圍巾和家人吃飯,家人都讚她很靚,和她影相,整晚她都笑得很開懷和開心。所以衣服也可以是人與人之間的溝通橋樑。」
除追求美觀外,Kadri亦同樣着重設計及功能性,因為它可以幫助照顧者在協助穿著過程中減少繁瑣的步驟,以及應對日常生活中的安全問題。她分享道,過往不少照顧者在缺乏選擇下只能無奈妥協,「很多照顧者擔心幫家人穿衣時會弄傷對方,在找不到解決方法下惟有買大一個尺碼,甚至將衣服剪爛讓家人容易穿上。能夠為家人找到一件度身訂造又合適的衣服時,問題解決了,人也變得開心。」
現時睿程製作社不時會與企業合作,除提供培訓外,亦會舉辦工作坊,通過不同的平台和渠道讓更多人認識無障礙服飾。Kadri認為,企業同樣有責任向員工傳遞相關資訊,「對於忙碌的照顧者來說,公司可以提供相關資訊和支援,有助提高員工的歸屬感。我建議舉辦工作坊時可邀請企業員工和社區照顧者一同參與,互相交流,增進彼此了解。」
食——特製軟餐 讓吞嚥困難者重拾滋味
「2017年香港中文大學與鄰舍輔導會合作的研究發現,香港有接近3成長者有營養不良的風險,原因包括吞嚥及咀嚼困難等。如營養方面做得不好,會衍生出一連串問題如肌肉流失、骨質疏鬆、容易跌倒甚至導致骨折。因此,我們希望從飲食方面著手,讓他們食得健康,從而減輕照顧者的憂慮和負擔。」The Project Futurus創辦人,「軟餐俠」文慧妍(Queenie)表示。
軟餐是透過調整食物的形態和軟硬程度,讓有咀嚼和吞嚥困難的人能既安心又有尊嚴的飲食方法。Queenie指出,照顧者經常擔憂家人會因吃得不好而營養不良,甚至導致吸入性肺炎等問題。「我們希望能充當支援者角色,幫助照顧者和被照顧者。但很多照顧者都對於吞嚥困難的認識不夠深入,也不知道在社區有甚麼吞嚥健康的資訊!」有見及此,她不單創建軟餐平台,透過漫畫、短片等生動手法提供相關資訊。更會與企業合作,透過體驗活動讓更多人認識軟餐。
「我們和企業合作,透過軟餐學堂教在職照顧者製作軟餐。另外,我們知道現時很多企業也很重視社區參與,所以我們有一個「流動五感大茶樓」的項目,將整個茶樓搬到不同的院舍,讓院舍長者也可重新體驗去茶樓的滋味。我們透過活動連結企業和社區,讓他們切身感受社區上老人家的不同需要,同時提升他們對腦退化症的認識,鼓勵多關懷社區。」
住——輔助科技器材 提升長者家居安全
家居陷阱是照顧者經常面對的另一隱憂。賽馬會「a家」 樂齡科技教育及租賃服務(「a家」)提供的租借樂齡科技產品服務,能夠有效應對照顧者這方面的疑慮。負責推廣「a家」服務的社聯長者創新及科技經理譚彩雲(Connie)表示,由於很多照顧者缺乏護理經驗,在面對突如其來的狀況如家中長者跌倒、中風等導致身體出現變化時,往往在照顧過程中會感到吃力。「很多老人家因身體虛弱體力不足而需要外力協助,體力上的負擔對照顧者來說是一種困難。另外,家人身體狀況的轉變,為家居生活也帶來了不同的需要。照顧者在選擇合適的輔助器材上也會感到困惑。」
「a家」針對照顧者和被照顧者的需要,評估家居環境和身體狀況,讓他們租用合適的家居輔助科技器材。服務既可減輕照顧者的經濟負擔,又可減低家居意外風險。為讓更多人認識服務,「a家」會到社區舉辦推廣活動或小型展覽,「透過與地區團體合作接觸區內街坊,尤其希望可以接觸到隱蔽長者,讓更多人知道相關資訊。」
「a家」在沙田的兩個服務中心,提供樂齡科技教育、租賃、清潔及保養服務,希望透過展示不同器材和工作坊,協助有需要人士了解樂齡科技的應用,按實際需要及家居環境挑選合適的器材,從而提升居家安老的條件和能力,幫助減輕照顧者的壓力。
行——與照顧者同行 給予身心靈支援
相較於在職照顧者,那些因照顧家人而未能工作的照顧者面對的困難和壓力更為沉重。香港婦女中心協會—賽馬會「照顧達人」計劃高級教育幹事吳珊瑤(Sanyo)表示,照顧工作很容易把一個人的自我磨滅,如照顧工作做不好,加上沒有工作,自我價值會進一步降低,「所以我們認為工作的重要性在於讓他們找回自我。」「照顧達人」的宗旨,除關顧照顧者的身心健康和需要外,也希望可以幫助他們重新規劃生涯,展開第二人生。
Sanyo指出,現時很多無業的照顧者都面臨一個問題,就是缺乏信心和足夠能力同時兼顧工作和照顧家人。加上社會對於照顧者的支援不足,令他們更不敢踏出重投職場的第一步。因此,社會資源的配合相當重要,例如增加託管服務,讓照顧者可以安心上班。而企業作為僱主亦扮演着重要角色,例如管理層可以建立一個照顧者友善的工作間,讓照顧者在有需要時或遇上突發情況時,可帶同子女或父母上班,或安排彈性上班時間、工作地點和形式等。
要鼓勵和協助照顧者重投職場,首先要幫助他們重建信心。「其實過去無酬工作的經驗也可幫助他們投身職場。企業在這個時候要多理解並給予支持,如提供一些過度性的安排,工時逐漸遞增,也有師友計劃(mentorship program),有較緊密的工作指導等,幫助他們建立就業的信心重返工作崗位。只有兩者同時存在才能成功,缺少其中一個都不行。」
(特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