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常之路】袁國勇孔繁毅等學者撰文 倡非疫情期間仍要篩查入境旅客、冀疫情再臨仍生活如常
發布時間: 2023/12/07 11:46
最後更新: 2023/12/07 11:50
港大醫學院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港大臨床醫學院內科學系講座教授孔繁毅等4名學者今日(7日)在報章撰文,就香港未來應對疫情提出建議。團隊表示,沒有人會知道大疫症何時再臨,認為未來應及早偵察,於新發傳染病萌芽之際、成疫之前,撲滅於源頭之處;又期望港人可以採取「平時如戰時,戰時如平時」心態,一旦發生疫情,本港仍能如常運作如常,毋須長期停工停課,海陸空交通航運如常,市民日常生活如常。
文章指,無人能知大疫何時再臨,可能是10年、明年或明天,建議外防輸入應由現時開始。團隊建議非疫情時需嚴格篩查發熱或生病的入境旅客,在各邊境口岸準備好檢測設施,用鼻咽拭子篩檢發燒入境旅客,以多重聚合酶鏈式反應檢測常見呼吸道病原體,並成為常規做法。團隊又指,旅客需時刻佩戴口罩,並接受流行病學追蹤;邊境管制亦要減少豁免,防止感染個案流入本港。
團隊認為,私家醫院、私營診所及門診之防疫設備必須與公院看齊,並於大流行時分擔公院的負擔。文章提到,私營醫療機構既有營利,可用於改善院內、診所及門診感染控制有關之硬件,如提升鮮風供應及病房換氣率、增加負壓隔離病房等。日後再遇大流行時,私院5000多張病牀,部分可轉為負壓隔離病牀,短時間提供大量緩衝空間,以免公營醫療系統崩潰。團隊指,新冠期間,有很多私人執業醫護到公營機構協助抗疫,足見本港醫護質素之高。應趁現在加強培訓工作,讓醫護複習訓練感染控制及基礎傳染病知識,溫故知新,充分備戰,日後大疫再臨,可全民皆兵。
團隊又呼籲提升公共衛生標準以及檢測應急能力,建議醫管局及衛生署應具備快速擴大各種核酸檢測的設備、人手及技術,以便短時間內啓動大流行模式,私營醫院和診所的防疫設備,應該與公立醫院看齊,以便於大流行期間分擔公院壓力。文章又建議研究逐漸淘汰舊式安老院,並重新定下硬件標準,為新建高層住宅訂立防疫標準。
對於疫苗接種率低,團隊認為主要與疫苗猶豫有關。團隊指,第五波前,錯誤信息廣泛流傳,資訊混亂,以訛傳訛,使市民於接種疫苗一事上普遍不信任政府。當時疫苗剛推出市場,科學數據有限,而解說往往追不上謠言,長者、長期病患者及其家人因而卻步,未能及時接種,使大量老弱染疫逝世。團隊認為必須加強本港市民認知水平,提高健康衛生意識,達至心態上抗疫韌性,讓市民自願合作,於非疫症期間仍能配合防疫措施,抗疫工作才能事半功倍。
HKETAPP健康台更多都市疾病影片:https://bit.ly/3cNFwr7
hketApp已全面升級,TOPick為大家推出一系列親子、健康、娛樂、港聞及休閒生活資訊及Video。立即下載:https://bit.ly/34FTtW9
記者:吳穎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