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冷天氣|周六氣溫跌穿10°C 著太多衫反易失溫? 專家教正確著衫次序暖過著7件
發布時間: 2023/12/16 09:50
天文台預料一道冷鋒會在周六(16日)橫過,周六氣溫急劇轉冷,市區跌至攝氏12度,新界更低見9度,市民都要出動大褸、保暖內衣禦寒,但其實衣物並非穿越多越好,著錯保暖內衣更會令保暖效果大減,有專家指出只要配合正確順序穿衣,著4件反而暖過著7件衫。
最新影片:
周六氣溫急降
天文台預料一道冷鋒會在周六(16日)橫過,周六氣溫顯著下降及有幾陣雨,市區跌至攝氏12度,新界更低見9度。周日(17日)氣溫將進一步下跌,市區低見11、12度,沙田、大埔、天水圍、上水10度,錦田只有9度,打鼓嶺更跌至7度。
受隨後的冬季季候風影響,下周初仍然早上寒冷,下周一(18日)氣溫14至18度,下周二(19日)14至20度。而一股乾燥的季候風補充會在下周中後期為華南帶來持續寒冷及普遍晴朗的天氣。
【正確順序著衫「4件暖過7件」】
氣溫急降,外出時難免要著幾件衫保暖。日本NHK電視節目《R的法則》早前就分享著衫保暖並非越多件越好,因太密實或令體溫急升繼而出汗,令體溫更易流失之餘,外觀亦較臃腫。節目就講解一種正確穿衣種類和順序,只穿4件衫或比7件更暖。
節目邀請一名女學生示範,怕凍的她平時會穿多達7件衣物出門,包括2件貼身內衣、1件吊帶衫、2件長袖T恤、2件外套和2對襪,可見女學生在重重衣物「包裹」下,面部和雙手溫度較高而容易出汗,令體溫流失。
節目其後講解正確穿衣種類和順序,重點在於正確配搭貼身和鬆身衣物,在外套內側形成空間以保存溫度,並配合領口和袖口位細小的外套防止冷空氣「入侵」,如再配合於正確位置貼上暖包,保暖效果將進一步上升。
【戴頸巾綁單圈】
日本TBS電視台節目《この差って何ですか?》早前實測頸巾和羽絨的最暖穿法,結果發現「單圈結法」比其餘2種綁法保暖。
東京服飾專門學校專家古賀由紀夫解釋,單圈結法戴頸巾之所以較暖,皆因當中有4層布重疊保護頸部,可阻擋冷空氣流入之餘,也可防止頸周圍的暖空氣流走。頸部有大量大血管,如頸部夠暖就可讓熱能運行到手、腳,令全身和暖。
【保暖要先護頭】
家庭醫生方玉輝表示,冬天保暖最好戴冷帽,小朋友和老人家尤甚,因頭部血液循環佔整體5分之1,如頭部夠暖,就能減少熱能流失,這是為何北方人都會戴冷帽,此外小朋友相對地頭部的比例較多,血液循環遠不止5分之1,故更要注意頭部保暖。方醫生亦表示,多穿衣服總比少穿保暖,甚至有人會穿2對襪,因為會比1對襪保暖,但前題是有彈性,不可太緊束,以免影響腳部血液循環。
【2種禦寒穿衣法】
要有效保暖,網上流傳的「洋蔥式穿衣法」和「玉米式穿衣法」大派用場,但方醫生提醒要隨氣溫轉變和年齡,採適合的穿衣法,才能安全又有效地保暖。
「洋蔥式穿衣法」是將所穿衣物分為內、中、外3層。內層為排汗層,可穿具加速排汗和快乾功能的運動內衣,確保不會因汗水積聚著涼、失溫;中層為保暖層,可穿保暖、保溫外套,防止體溫下降;外層為擋風層,可穿有防水透氣功能的風褸,防止雨水、冷風滲入,並保證內層衣物和身體乾爽、溫暖。
「玉米式穿衣法」是將所穿衣物分為內、外2層。內層為適合室內溫度的薄式內層;外層則為可防風、保暖的冬季大褸。
總括而言,採洋蔥式穿衣法已能做到擋風、保暖效果,加上港人在室內逗留時間較長,不少商場亦會將溫度調節至攝氏20多度,不用擔心會長時間受寒;惟當氣溫跌至只有10℃或在下雨的日子,則宜採玉米式穿衣法,因玉米式穿衣法只有2層,所形成的保暖空氣層比洋蔥式穿法厚,更有利保暖,加上冬季大褸禦寒能力較強,返回室內只需脫下大褸,亦能簡單適應室內溫差。
小朋友和長者宜採洋蔥式穿衣法
不過方醫生提醒,無論採哪一種穿衣法,進入室內後都要脫下部分衣服,以免出汗造成「攝親」。另外由於小朋友穿太厚衣服容易「焗親」;而長者調節體溫能力較差,容易著涼,加上冬季大褸較長身和重身,容易令長者跌倒,故兩者較適合採洋蔥式穿衣法,方便隨時添衣、減衣。
【UNIQLO保暖內衣3大錯誤著法】
中野正海在節目中列出3大一般人常犯的HEATTECH保暖內衣錯誤穿法,提醒用家避免犯錯,以免降低其保暖效能。
著衫5大貼士
此外,戶外用品店副經理Keith亦曾分享著衫5大貼士:
HKET App已全面升級,TOPick為大家推出一系列親子、健康、娛樂、港聞及休閒生活資訊及影片。立即下載︰https://onelink.to/f92q4m
【ET Club會員積分獎賞計劃】用App換獎賞︰https://onelink.to/keyuq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