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診症室|本港擁70萬糖尿腳患者 拆解3階段預防貼士 一手術避截肢留活動能力

醫生診症室

發布時間: 2023/12/25 09:00

分享:

分享:

本港估計約10%人口患有糖尿病,患者若長期控制血糖不理想,有機會出現各種併發症,包括常見的足部細菌感染及壞疽,俗稱「糖尿腳」,部分病人更因此須截肢保命。血管外科專科醫生顏令朱接受訪問指,糖尿病人應積極預防糖尿腳,萬一出現糖尿腳,近年「通波仔」技術進步,及早治療有較大機會可避免截肢。

最新影片:

血管外科專科醫生顏令朱表示,糖尿病會影響足部的神經系統,也可令足部的微細血管容易阻塞引致缺血,「神經系統病變可令足部失去正常感覺,也可令足部皮膚較乾燥,容易受傷。但因為缺血,一旦有傷口便較難復原。而病人本身血糖高,即使細小的傷口也容易引起細菌聚集,導致潰爛和壞疽。」

本港約70萬糖尿病患者應對糖尿腳問題,顏醫生表示可分3級處理:

點擊圖片放大
+4
+3

第1級:控制血糖

顏醫生表示,糖尿病患者最重要是控制好血糖,預防糖尿腳出現。現時有很多新式藥物,口服或注射都有,配合生活和飲食習慣可令血糖水平穩定,減少糖尿腳。同時要注意運動,一般來說最適合糖尿病人的運動是步行,例如每天行7,000-8,000步就很不錯。

另外也要注意多飲水。每天穿鞋前檢查鞋裡有沒有沙石之類的異物,因為這些異物有機會對足部造成傷口,而患者並沒有感覺。

第2級:早察覺

他又建議糖尿病人每天檢查足部有沒有傷口,腳掌尤其須檢查清楚,可以用鏡子或請家人幫忙檢查。發現傷口的話應盡快諮詢適合的醫生。

第3級:血運重建手術

顏醫生指,曾見過一些糖尿病人,出現爛腳卻不知道是糖尿腳,只簡單地清潔傷口,延誤了治療,最終導致足部壞疽要截肢,非常可惜。「其實現在有很多方法可避免截肢。假設有一個病人糖尿病併發糖尿腳,首先要做的是看看他的血糖控制情況,選擇適當藥物把血糖控制穩定後,便要進行『血運重建』(Revascularization)手術。

糖尿腳可「通波仔」或「搭橋」

「血運重建」即幫助受糖尿病影響致缺血的足部恢復血液供應,就如心臟血管阻塞一樣,可以「通波仔」或「搭橋」。「通常首先會嘗試通波仔,因為入侵性比搭橋手術低。現時用於足部通波仔的氣囊,直徑可小至1毫米左右,但長度就可達10多厘米,它本身帶有藥性,無論大腿、小腿甚至腳掌、足弓位的細小血管都可通波仔,對恢復足部血液流通幫助很大。需要時也可在通波仔的同時放置支架,減少復發。」

糖尿腳傷口若已出現了一段時間,往往已有細菌感染,需要抗生素治療,但若未做好「血運重建」,傷口「冇血到」,抗生素的藥力也無法到達傷口。顏醫生表示:「所以常見的康復過程,是進行『血運重建』後傷口仍會有一段時間發炎,只要按醫生指示服食抗生素,注意傷口的清理,定時清除膿液及死皮等,過一段時間後便有機會看見新的肌肉長出,傷口慢慢愈合。當然之後仍要注意血糖的控制,避免再出現糖尿腳。」

HKET App已全面升級,TOPick為大家推出一系列親子、健康、娛樂、港聞及休閒生活資訊及影片。立即下載︰https://onelink.to/f92q4m

【ET Club會員積分獎賞計劃】用App換獎賞︰https://onelink.to/keyuq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