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教育|女青11校合辦藝術展弘揚中華文化 歷4大挑戰助幼兒展現學習成果
發布時間: 2024/04/02 19:00
最後更新: 2024/12/13 12:41
幼兒小小的勞作,結合一起能成為大作品!由香港基督教女青年會(YWCA)幼兒教育部籌辦,11間幼兒學校及幼稚園聯合舉辦的「龍騰藝趣·女青童藝展」於3月初順利完成,當中展示出幼兒對中華文化及藝術的學習成果。展覽更結合科技元素,以擴增實境(AR)展現幼兒的創作,讓觀眾有嶄新角度去欣賞幼兒作品。
最新影片推介:
為配合2024龍年,女青轄下11間幼稚園特意舉辦一次大型聯校藝術活動,以龍為主題弘揚中華文化。展覽於3月初一連3天舉行,結集了數月來幼兒對中華文化的學習成果。6大中華文化主題包括植物紮染、板畫印刷、京劇面譜、陶泥雕塑、青花瓷和手紮風箏,幼兒通過觀摩、體驗、參與等方式,培養出文化素養和藝術興趣。
活動期間,很多學生帶同家長前來參觀,為自己的作品打卡,互相欣賞同學的作品,亦吸引不少街坊帶同孩子入場觀賞。校方亦邀請了糖畫師傅即場獻技,設有大卷軸予親子共畫,以及連串幼兒和專業表演環節,包括舞龍舞獅、跳舞、木偶表演等,引起台下大小朋友歡呼,場面熱鬧。
女青教學團隊歷4大挑戰
女青幼兒教育部部門主管劉國嬌表示,整個展覽由零到完成展出,經歷了4大挑戰,很開心整個團隊一一跨過。首先校方定下6個文化藝術主題後,邀請相關藝術家與老師們進行交流,並傳授有關技藝。老師們融會貫通後,再轉化成適合幼兒操作的方式去教導。
對老師最大的挑戰,就是他們所學的東西頗深,怎樣將其轉化成小朋友能操弄到呢?是老師一個很重要的體驗過程。
傳統中加入AR科技呈現
是次展覽於荃灣D.Park舉行,由於11間學校的學生作品眾多,亦需搭建舞台,故尋找一個較大的場地絕非易事。劉校長稱,不少家長認為展覽具規模,提議下次可考慮改到M+博物館舉行。另一大挑戰就是學校與學校之間、老師與老師之間的協調,讓不同的幼兒作品能結合成一個具故事性的藝術展覽。
校方為提供不一樣的展覽體驗,在傳統中加入了AR科技,以多角度呈現幼兒作品,觀眾透過手機屏幕更可看到巨龍在作品中穿插。香港基督教女青年會戴翰芬幼兒學校麥綺筠校長指出,「在香港很少見過有學校以AR結合藝術作品公開展出,因此我們作出一個創新,將藝術與科技結合起來展出。」
藝術創作能提升解難能力
麥校長經過數月來的觀察,幼兒在學習製作藝術作品的過程中,同時提升了解難能力,就如學習STEAM一樣。以製作陶泥為例,幼兒都是首次接觸,原來陶泥上完色,經燒過的效果會有不同,亦有機會被燒爆,所以幼兒從中不斷嘗試演變做實驗。另外植物紮染方面,原來當中有酸鹼,做出來會有不同的深淺效果,老師都會放手讓幼兒自己嘗試。
劉校長亦提到學生的青花瓷作品,遠看像真度高,其實都是幼兒利用藍色油筆在白色紙杯、紙碟及花紋紙等塗畫。老師先向幼兒解釋青花瓷的典故,再跟他們一起想個故事,提議不如為巨龍開生日派對,在紙造的「瓷器」上畫青花,向巨龍送上祝福,成功引導幼兒投入創作。
老師細心指導幼兒如何一筆一筆在花瓶、碗和杯碟上繪畫藍線,幼兒也很專注其中,成就出用心、有意義的作品。再配合AR技術,家長和幼兒透過手機真的看到巨龍在作品上用餐,感到非常鼓舞。
是次展覽一切以兒童為本,3天的展期中亦安排了多項表演,讓幼兒有機會表現口才、跳舞、舞龍舞獅等才藝。當幼兒表演完畢,便會坐在台前繼續欣賞其他同學和嘉賓的演出,麥校長解釋此安排,「我們尊重小朋友,而非純粹做一場大龍鳳給大人看,小朋友才是今次活動的主人,我們今次所做的事全都是為小朋友。」
小作品大展示 加強藝術培育
劉校長和麥校長均希望透過今次把幼兒的「小作品大展示」,讓家長知道藝術的重要性,別只顧催谷孩子學術、安排補習,小朋友透過藝術能激發創意、想像力及觀察力等,當幼兒見到自己的作品被受重視,其成就感和自信心也大大提高。
我們11間學校群策群力為小朋友舉辦一個大型展覽,投放了很多心思意念在其中,教學團隊也獲得很大滿足感。其實每一件小朋友作品都有獨特之處,也很美麗,只要我們的場景能配合得好,就可見每一件都是藝術品。
🎓全新TOPSchool全港中小學校搜尋器,入HKET App即睇!
💯備戰考試季!立即下載免費試題👉🏻【中英數常識試題下載】
下載HKET App,追蹤TOPick WhatsApp頻道,睇全方位資訊:
記者:林綺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