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流失】三十而立醫生出走公院 盧寵茂︰情況令人擔心

社會

發布時間: 2024/04/17 23:23

最後更新: 2024/04/18 12:33

分享:

分享:

盧寵茂表示,擔心不少公院年輕醫生離職。

公立醫院醫生流失率雖稍為改善,惟年輕醫生的流失率受關注。立法會特別財委會的數字顯示,去年駐院醫生及顧問醫生的數目有上升,惟副顧問醫生的人數則現下跌,有1975人,是過去三年首次跌破2000人大關。

以職位劃分,相對資歷較淺的駐院醫生,亦最快「出走」。81人選擇工作1-6年離職,更有12人未做滿一年則離開公營醫療系統。已升至副顧問醫生職位的人,則大多選擇入職11年後離職,有至少60人。另有34人工作16年後即離任。

醫務衞生局局長盧寵茂表示,流失的醫護人員最多在30至39歲,情況令人擔心,過去流失人手大部分是年資較高、職位達顧問或副顧問級醫生的人士,部分醫生在剛取得專業資格後就離職,局方希望鼓勵年輕醫生留在公營醫院工作。

按當局表示,2020-21至2024-25年度,約400個副顧問醫生職位已經或者將會升級為顧問醫生職位。另亦繼續退休延任安排。當中截至2023年12月,共有144名醫生退休後繼續在醫管局工作。另外,截至今年3月底,聘請了138名非本地培訓醫生,預料年底會增至200人。

雖然當局增加醫生留任的誘因,不過另一邊廂私營市場亦提升待遇。當局表示,中大醫院為挽留員工,實際加薪約7%,較獨立財務顧問原先推算約5%高。除了醫生外,院方亦調整了護士人手結構,以提升服務質素,包括增加資深護士數量。

年輕醫生:「睇透」公院工作環境非理想

有曾於醫管局工作的年輕醫生,僅任職5年則離開公院到私人執業,不過留任公院兼職的崗位。他不具名向本報表示,加快晉升途徑能減小部分醫生流失,不過更深層次的問題是,部分較年輕醫生「睇透」公立醫院工作環境並非理想,而選擇離任。

他解釋,公立醫院以「分餅仔」形式分配資源予各項服務,由於病人獲大量補貼,亦因而有病人濫用,醫生於工作環境中沒有滿足感。他認為,當局可針對個別輪候時間較長的專科審視人手,並透過公私營合作減輕負擔。

 

HKET App已全面升級,TOPick為大家推出一系列親子、健康、娛樂、港聞及休閒生活資訊及影片。立即下載︰https://onelink.to/f92q4m

追蹤TOPick Whatsapp頻道睇最新資訊︰http://tinyurl.com/3dtnw8f5

記者:陳展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