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殺手|癌症沉默殺手無所遁形 坐言起行照胃鏡篩查癌變

醫健人物

發布時間: 2024/05/03 10:00

分享:

分享:

【胃癌/沉默殺手/癌症/幽門螺旋菌】胃癌早期無甚病徵,很多患者要到晚期才被確診,但此階段治療方案不多,存活率相對較低,也因此被稱為「沉默的癌症殺手」。然而,它並非這麼如此「神秘」,某些可以引致癌變的情況,如果及早發現,是可以避免演變成癌症,一切有待我們能否主動出擊!

胃癌是人體胃部黏膜細胞不正常增生所致,根據香港癌症資料中心數字,2021年胃癌新症及死亡個案分別有1,306宗及631宗。

▲楊醫生提醒市民,定期接受胃鏡檢查及幽門螺旋菌測試,因慢性胃炎有可能會演變成胃癌。

晚期胃癌存活率低

香港港安醫院–司徒拔道外科專科顧問醫生楊丕祥指出,胃癌發病率會隨年齡增長而上升,惟由最初胃黏膜發炎進展至細胞異常增生及癌症,需要經過一段較長時間,正因如此,只要在這段期間「主動出擊」,消除各種損害胃部的高風險因素,就可以大大減低患上胃癌風險。

不過,胃癌的特性是「無聲無色」,早期沒有明顯症狀,直到晚期,患者可能體重下降、食慾喪失,並有腹水等嚴重症狀。楊醫生說,臨床上大約6成患者確診時已屬第4期,其中被歸類為晚期第4期的患者,存活期更僅3至4個月︰

晚期胃癌的治療手段不多,即使是標靶治療,也只有兩至三成個案適用,其他患者則仍要依賴化療及電療,療效未算最好。

要在癌變過程中盡早識別病情,最有效方法是定期接受胃鏡檢查,方法是利用光導管狀的內視鏡經患者的口及食道,伸入胃部檢查,並且抽取組織作病理化療。楊醫生稱,胃鏡能夠評估到胃中間及食道附近的組織,以了解有否出現腸化生、巴雷斯特食道症及胃酸倒流等可能誘發胃癌的潛在病變。

楊醫生引述日本及韓國例子,兩國胃癌個案在全球可謂「名列前茅」,因此當地政府安排居民每兩年接受胃鏡檢查,如屬於高風險群組,更要每年檢查一次。相關篩查計劃亦取得成效,能夠及早發現到兩至三成早期胃癌個案,有助減低患者及社會的醫療負擔。

楊醫生提醒,接受胃鏡檢查前應留意計劃是否包含抽取組織化驗,以能夠確實評估胃部狀況,否則檢查的意義不大。

除了胃鏡檢查,楊醫生又建議市民接受幽門螺旋菌測試,因這種惡菌會引起慢性胃炎,從而演變成胃癌。幽門螺旋菌本身會潛伏於人的胃部及十二指腸,長遠會引致良性潰瘍,從而引起慢性胃炎,如缺乏治療,或會誘發胃癌。他引述研究指,城市中每兩個人便有一人感染這種細菌,最好接受抽血或呼氣測試,以了解是否被感染。

一旦感染幽門螺旋菌,可以透過「三聯療法」(使用高劑量質子泵抑制劑加上兩種抗生素)將其消滅,療程至少兩星期,完成療程後需要再作檢查,以確定完全根治,亦可藉此減低胃癌風險。

楊醫生提醒,胃癌治療有多種不同方案,各有不同成效及副作用,患者如有疑問,應向其主診醫生查詢,選擇適合個人病情的治療方案。

香港港安醫院–司徒拔道外科專科顧問醫生楊丕祥

 

撰文 : 楊丕祥 香港港安醫院–司徒拔道外科專科顧問醫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