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病計劃】慢病計劃參與醫生增長緩 學者憂致「揀症」文化
撰文: 陳展棋
發布時間: 2024/05/10 00:00
最後更新: 2024/05/10 09:07
▲ 政府去年年底起推出慢性疾病共同治理計劃。(資料圖片)
慢性疾病共同治理計劃推展近半年,作為近年醫衞局推動基層醫療重頭戲,醫務衞生局表示,約2萬名參加者完成了糖尿病及高血壓篩查,其中約4成人被診斷為慢病。不過與病人相比,參與醫生已放緩,近月只新增約10多名醫生加入。
最新影片推介
有學者指,參與醫生增幅慢限制計劃吸引力,醫生亦較易「揀症」,憂較用心醫治其他病人;有醫生則指,單是於系統介面輸入一名病人資料已花15分鐘,令部分前綫卻步。亦指處方藥物安排需更靈活,促盡快推行藥物分級制。
「慢性疾病共同治理計劃」,資助病人到私醫治療糖尿病、以及高血壓;截至5月初,約2萬名參加者完成了糖尿病及高血壓篩查,其中約8千人,被診斷為血糖偏高,或患有糖尿病或高血壓。至於醫生方面,慢病計劃推行初時,只有約330名醫生參加,一月下旬升至500人,不過過去兩個月以來參與醫生只新增10多人。
按衞生署2020-22年度人口健康調查作推算,計劃的參與對象,亦即45歲至84歲的人口中,約有17%為糖尿病或高血壓隱藏患者。翻查當年報告,全港不知道自己患有糖尿病及高血壓的病人,分別達到16.1萬1千人,以及53萬4千人。有業界人士透露,雖然政府稱參與計劃人數良好,不過距離原先設想約20萬人參與仍有大段距離。
沒有自述病史,但在體格檢查量度出血壓高
年齡組群 | 人數 |
45-54歲 | 186,400人 |
55-64歲 | 165,200人 |
65-84歲 | 183,300人 |
沒有自述病史,但驗出有糖尿病人數
年齡組群 | 人數 |
45-54歲 | 29,200人 |
55-64歲 | 76,900人 |
65-84歲 | 55,500人 |
資料來源:衛生署2020至2022年度人口健康調查報告書(第二部)
中大公共衛生及基層醫療學院教授熊志添向本報表示,市民普遍希望找尋鄰近家庭醫生就診,如醫生參與度不足,很影響計劃吸引力。他亦指,當醫生數目不足夠,醫生很易有「揀症」心態,較用心醫治非政府計劃病人,「我有我個病人、這類是另一類病人。」;反之如醫生數目增加,可致良性競爭。
醫療衞生界立法會議員林哲玄表示,政府慢病計劃的系統單是輸入病人資料,每名病人耗時已需要15分鐘,部分醫生因診所人手緊張卻步,形容計劃「將公營的官僚擺去私營」。
他亦指,政府擔心醫生濫用政府資源,配藥安排欠彈性,偶發性疾病的配藥中,不設加錢配貴藥的選項,有病人向醫生反映,「睇咗你30年,點解唔可以配返呢隻藥」,希望盡快實行藥物分級制,提供更多選擇。
按立法會最新文件顯示,當局計劃增加基本藥物的種類(如更多類別的控制糖尿病和血壓的藥物 ,以及常用的偶發性疾病(如止痛及止瀉)藥物);以及家庭醫生可按其診所地區釐定共付額等。
🎓全新TOPSchool全港中小學校搜尋器,入HKET App即睇!
下載HKET App,追蹤TOPick WhatsApp頻道,睇全方位資訊:
記者:陳展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