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病計劃】醫生:界定前期糖尿病存灰色地帶 倡設「樹幹圖」助醫生斷症

港聞

發布時間: 2024/05/10 00:00

最後更新: 2024/05/10 09:07

分享:

分享:

慢性疾病共同治理計劃,目前有約500名醫生參與。其中急症科專科醫生彭繼茂退休後,擔任家庭科醫生工作。他早前參與慢病計劃,至今已為40-50名病人診症。

最新影片推介

視訊播放器 正在載入。
目前時間 0:00
總共時間 0:00
載入完畢: 0%
串流類型 直播
剩餘時間 0:00
 
1x
    • 章節
    • 關閉描述, 選擇
      Advertisement

      彭繼茂表示,十分支持計劃,指雖然慢病計劃目前只資助糖尿病及高血壓,但在驗血等測試過程中,亦可以同時檢驗病人的肝腎功能等,不少病人見醫生後,如發現身體有其他問題,經醫生勸說後亦願意接受治療。

      他表示,計劃大多數病人當中,過往均甚少看醫生,兩次篩查當中看診的過程中,提供珍貴見面機會,「醫生提下有風險,有些病人會茅塞頓開」,為病人睇症可減輕他們日後心臟病、中風等機會。他亦會藉機「推銷」病人培養健康生活習慣,例如做運動、戒煙等。

      不過彭繼茂亦提到,界定糖尿病及高血壓有灰色地帶。他解釋,目前需驗糖化血紅素及空腹血糖值兩種,但病人兩個數值組合繁多,而政府的系統亦沒有列出所有選項的處理方法,包括是否需要覆診、以及覆診的次數。

      他認為,早前已向負責醫生建議設立樹幹圖,清楚列出遇到不同讀數時應實行的治療步驟,認為僅屬計劃當中執行上亦有「小問題」。他認為,政府推行計劃之初,實行的流程應標準化,令醫生易於作出適應。

      🎓全新TOPSchool全港中小學校搜尋器,入HKET App即睇!

      下載HKET App,追蹤TOPick WhatsApp頻道,睇全方位資訊:

      【全港中小學選校資訊】 【名校專區升學攻略】

      【兒童健康百科】 【職場文化智慧】 【家事百科全書】

      記者:陳展棋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