睇牙難|7旬心臟病婦不符衞署牙科資格 牙科車40蚊診金解燃眉之急

社會

撰文: 陳展棋

發布時間: 2024/05/20 03:19

最後更新: 2024/05/20 15:04

分享:

分享:

醫援會的牙科車目前提供早診及夜診緊急服務,設10個籌額。(陳展棋攝)

市民如有緊急牙患需要睇牙,不時求助無門。醫藥援助會70年代起營運牙科車,設有洗牙、補牙及剝牙的緊急服務,現時40元的診金維持10多年,盼彌補公營空缺,令牙痛的市民最快獲得治療,「起碼止咗痛先。」

醫藥援助會執行總監陳英儀表示,透過團體資助及醫學支持下,得以提供低廉診金,希望基層有力負擔「就醫第一口價」。陳英儀亦透露,政府已邀請參與年底推出的新牙科服務模式,會方會考慮參與。

醫援會的牙科車「只此一家」,每十年更換一代車,目前已營運至第4代,新一代由旅遊巴改裝而成,設備較以往使用貨車寬闊不少。車上設有接待處、並設牙科診症室,除了一般牙科設備,亦有X光機以及消毒設備,與普通牙科診所無異。牙科車亦設側門,方便到院舍外展服務時,可以讓長者上落。

2輛營運中的牙科車目前於7個地點服務,設有早診及夜診,疫情期間亦風雨不改,每個服務時段均限定10個籌額。醫藥援助會執行總監陳英儀向本報表示,1978年已開始牙科車,希望為偏遠地區服務。早年一度設20多個籌額,但每個病人診症時間有限,因此現時訂於10個的籌額數目。

籌額有限靈活提供服務  醫生加症接收病人   

雖然籌額不多,勝在有8間牙科診所作支援。醫援會姑娘表示,試過有病人朝早牙痛未能就診,夜晚就診再來,亦考起她。陳英儀表示,不時需要「諗計」靈活提供服務,幸好不少牙醫熱心支援,而機構8間牙科診所亦可協助,感激部分醫生不介意加症接收緊急病人。

不願上鏡的72歲的余太約十年前有崩牙情況,曾到衞生署荃灣戴麟趾牙科診所排隊,但因正服食薄血藥醫生不願診症。輾轉到另一非政府機構牙科診所就診,亦需要約千元。余太早前另一隻牙再有崩牙,探訪當天趁人少,決定到牙科車求診及檢查,檢查後醫生建議她需要戴牙套。

「(戴麟趾牙科)排了3、4次,淨係見個一次醫生,食了一次藥就不肯幫你睇」

余太表示,經諮詢下戴牙套費用需3千多元,需再加以考慮。執行總監親自「落場」,一邊採訪亦一邊不忘顧念病人。提醒日後關愛基金除了補牙及剝牙,以及配假牙外,亦有機會提供牙套全額資助,即場著余太應留意最新的資助範圍。

診金40元維持10多年   自設杜牙根配額資助

牙醫診所的收費名碼實價,首次診金40元、舊症只需20元,而睇牙補牙的費用,亦較市面便宜近一半,除了綜援資助、關愛基金資助,機構亦設有公益金等多個組織資助計劃,亦自設杜牙根等配額資助。資助項目林林種種,診所設有價目表,惟不可拍照及公開。

「香港好嚴,隨時比人(牙管會)釘牌,而國內就幾多錢都講得出來。」

陳英儀指,一輛300多萬的牙科車全數由慈善團體資助,而牙科診所租金亦有房委會的優惠,加上醫生只收友情價薪金,令診症成本可以壓低,因此只收40元的診金,而這個價錢10多年未有改變。

「綜援診金收40蚊,其實政府比收多些,可以收50、60蚊,但40元的診金10多年均沒有變,不希望病人第一口睇醫生都無錢,40蚊個個都拎得出。」

機構目前提供不同外展服務,亦有參與公務員牙科服務先導計劃。衞生署明年起透過非政府機構提供牙科服務以應付需求,預料可提供6萬個名額。陳英儀透露,政府有與機構接觸,中心會作出考慮,不過亦要想想如何再加籌額。

北上睇牙下少一至兩成病人  不接「執手尾」個案

睇牙難令部分病人北上求醫,有病人向醫援會負責人表示,「唔好意思,(香港睇牙)真係太貴,返鄉下睇,唔係比較,係無辦法」。搭訕期間,病人道出無奈,「牙痛就最慘,睇醫生都可以慢慢捱。」

不過另一名病人陳小姐則表示,一家人亦到牙科車就診,指醫援會的醫生手勢好,補牙30年亦沒有問題,對內地牙醫不夠信心,憂無法找回原有睇症的牙醫,指病人「睇兩次都係返到」。

陳英儀表示,自從興起北上就醫,部分診所睇症的人數少了一至兩成。她提到,不太介意病人北上睇牙,指始終「打開門口」服務,認為不少病人非不懂得比較,而是有時排隊太長。本港有不少非政府機構提供選擇,部分長者未必懂得尋找服務,需要更多資訊。

姑娘表示,接了不少內地回港「執手尾」的情況,陳英儀明言機構並不接收這類個案,憂有責任問題。她續稱,這類個案應找回原有醫生、或者相熟醫生,「絕對唔會接,做到一半係唔知情況係點,另一個醫生係好難接手,唔知道係點幫你點處理。」

下載HKET App,追蹤TOPick WhatsApp頻道,睇全方位資訊:

【中下學試題免費下載】  【名校專區升學攻略】

【食物安全超市大搜查】  【職場智慧求生術】

記者:陳展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