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驗室意外】上學年錄201宗中學實驗室意外 有學生將需過濾淨化泥水放入口

社會

撰文: 梁凱婷

發布時間: 2024/05/17 13:33

最後更新: 2024/05/17 13:43

分享:

分享:

教育局公布上學年中學實驗室意外調查報告。(資料圖片)

教育局今(17日)向中學發通告,公布上學年中學實驗室意外調查報告,顯示申報實驗室意外總數為201宗,共189名學生及4名教職員受傷,其中有學生將需要經過濾柱淨化的泥水放入口;而最常見意外為割傷及灼傷或燙傷,分別佔意外總數約4成。

教育局自2002/03學年起,每3年進行1次中學實驗室意外調查,監察中學科學實驗室安全水平。2022/23學年調查中,共有436間中學回應,當中334間、即77%學校申報並無發生任何實驗室意外;大部分損傷甚為輕微,而96%意外均由學生不小心所致。

其中,有5宗申報個案發生較罕見意外,涉及有學生將1滴需要經過濾柱淨化的泥水放入口,該學生其後並無表示不適;另一宗個案涉及微型實驗,當時玻璃燃燒管因突然增加的氣壓引致碎裂,導致2名學生及1名教師被輕微割傷;其他個案則涉及學生頭髮被本生焰輕微燒焦,及1名學生被安全眼鏡夾傷手指。

至於較常見意外中,割傷佔整體近4成,涉及被玻璃儀器,(如試管、燒杯、滴管、量筒碎片)、工具(如切刀、解剖儀器、刀片)或尖銳邊緣(如金屬杯、銅片)輕微割傷;而割傷部分集中在手指及手掌,其中有兩宗個案需縫針治理。該類意外約53%在科學(中一至中三)課發生及約29%在生物課發生。灼傷或燙傷個案佔整體逾42%,大多數由不小心處理熱的物件(如三腳架、坩堝、玻璃器皿、熱板、本生燈)、熱的液體或本生焰引致,大部分涉及手部輕微灼傷。該類意外約76%在科學(中一至中三) 課發生及約2成在化學課發生。

另外,按學校申報,256,167名中一至中六學生修讀科學科,當中共發生201宗意外,意外率為每1,000名修讀科學科學生有0.78宗,較2017/18學年的意外率,即每1,000名學生有1.12宗低0.34宗;另外,共進行752,300節實驗課,包括學生實驗、教師示範、實驗預備工作、專題研習及科學學會活動等,意外率為每10,000節實驗課有2.67宗,較2017/18學年的意外率低0.44宗。

局方建議,學校須繼續保持警覺和及取有效的安全措施,預防意外發生,包括提升實驗室使用者的安全意識、加強對實驗室安全及管理的認識、做足風險評估及恰當地棄置化學廢物等。

下載HKET App,追蹤TOPick WhatsApp頻道,睇全方位資訊:

【中下學試題免費下載】  【名校專區升學攻略】

【食物安全超市大搜查】  【職場智慧求生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