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癇症︱27歲女患病多年難搵工 屢遭突然解僱百般無奈:健康才可工作?

健康資訊

撰文: 黃堯姿

發布時間: 2024/05/17 18:33

最後更新: 2024/05/19 11:20

分享:

分享:

【腦癇症/職場文化/解僱/歧視】「身體健康」不僅是一句祝福,更是一個無形的就業條件?台灣一名患有腦癇症的女生多年來難以就業,一受到壓力就會癲癇發作,沒有一份工作能夠做得長。近日她再次被解僱,原因是「身體不健康」,讓她非常無奈。而網民對於她的遭遇深表同情,但同時亦體諒公司為何會做出這樣一個決定。

最新影片:

該名27歲女網民在討論區Dcard以「甚麼叫身體健康?」為題,發文訴說多年來在職場上遭遇的不公平對待。女事主是一名頑固性癲癇患者,從15歲起因為壓力過大而突然出現癲癇症狀。經過10多年來的治療和多次住院,甚至曾經接受手術治療,仍無法完全根治疾病。這個病會在遇到壓力時「無預警發作」,最高紀錄曾一日發作7次,導致她大學畢業後難以就業。

許多公司都以癲癇為理由,將我拒之門外。即使真的幸運找到工作,只要癲癇無預警發作,公司便會立刻將我資遣。

近日女事主經熟人介紹到社區做秘書,工作內容基本且簡單,「幫忙信件整理、寄放物品、訪客管理、包裹拿取、輸入資料等工作」,一般都是「坐著就能完成的工作」。女事主不介意人工低微,只希望慢慢累積一些工作經驗。她努力工作,積極與同事溝通學習,勤快的學習態度受到同事欣賞,「稱讚她學習速度快,態度很認真」。

第2天上班時,女事主因為還在學習新事物,一時接收不了太多的訊息量,突然腦癇發作。同事們得悉她有癲癇症,不但沒有歧視她,更表現出諒解和安撫她,讓她如釋重負:

一次接收太多訊息,我一天內就發作兩次,同事和秘書長才知道我有癲癇,但秘書長答應我,我可以輕鬆地做,慢慢累積經驗,不用太擔心。

直到上班第5天,女事主自問經過一周的熟習和磨練,已經慢慢熟悉新工作環境。沒想到,突然收到已被解僱的消息:

在下班前,秘書長突然來找我,說社區管委會認為我不適合擔任這個職務,因為他們沒辦法扛起我癲癇發作的責任,甚至還拿約僱員工應徵規定給我看,說要「身體健康」的人才能做這個工作。

女事主覺得很無奈,對於公司用「身體健康」來界定一個人的工作能力,實在太模糊。她不明白為何心臟病患者、高血壓患者不會因為患病而失去工作,反而是自己患癲癇症就無法好好工作。

點擊圖片放大

網民同情事主 亦支持公司做法

帖文下有不少人留言,一方面安慰事主,但不少人覺得公司的決定並非無理,「雖然感到非常遺憾,但確實沒有公司想要扛這個責任」。有人覺得一旦癲癇發作,後果可大可小,始終職場環境隱藏的壓力和每個人受壓的耐力不一,公司為了保障自己的利益,做出這個決定乃是人之常情。有網民建議事主轉做其他更輕鬆的工作,如網紅帶貨等。

點擊圖片放大
+8
+7

拆解兩類腦癇症

根據香港腦癇基金會資料,腦癇症(又稱癲癇症)是一種常見的腦神經系統疾病,大概每20人便有一人在一生中曾有過腦癇發作,而每200至500人中更有一人有持續發病情況。腦癇症分為兩大類,分別是全腦性腦癇和局部性腦癇。

全腦性腦癇(俗稱「大發作」)

患者可能會尖叫一聲,然後全身僵硬,繼而昏倒,四肢陣攣抽搐。患者病發初時可能會暫停呼吸而臉色轉藍,咬破舌尖和失禁。

  • 一般維持1至3分鐘後會自動停止。
  • 患者在恢復知覺後可能感到神智錯亂、頭痛或昏睡。

4種發作形式

  • 強直發作:四肢沒有陣攣抽搐,患者如站著會突然跌倒。
  • 失張力發作:全身肌肉放鬆而跌倒地上,不省人事。
  • 肌陣攣發作:四肢突然抽搐,可能昏迷或其他腦癇形式一起出現。
  • 失神發作:俗稱「小發作」,常見於兒童。患者短暫失去知覺,通常不會跌倒,四肢也不會抽搐。

局部性腦癇

一些局部腦癇是不影響知覺的 ,患者病發期間保持清醒,只有面部、手部或腿抽搐,有時會有針刺或灼熱等特殊感覺。另一種局部腦癇發作會令人失去知覺。患者發作初期會有奇怪的感覺從胃部徐徐升起,繼而產生錯覺,嗅到怪味或見到周圍的東西變形或變色。

一般持續1至5分鐘會自動停止,患者逐漸恢復知覺,醒後不知道發生甚麼事; 有時會感到頭痛、疲累和渴睡。

發作時有5症狀

  • 目光呆滯,不理會人,如墮入夢中;
  • 無意識地重複咀嚼、舐唇;
  • 無意識地重複搓手、解扣、玩弄衣服或附近的物件
  • 無意識地行走、奔跑
  • 表露出恐懼、歡樂或憤怒,甚至大哭大笑。

HKET App已全面升級,TOPick為大家推出一系列親子、健康、娛樂、港聞及休閒生活資訊及影片。立即下載︰https://onelink.to/f92q4m

追蹤TOPick WhatsApp頻道睇最新資訊︰http://tinyurl.com/3dtnw8f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