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園|業界指應比較兩方案才決定 虻舍欠產業鏈配合 

社會

發布時間: 2024/05/20 07:01

最後更新: 2024/05/20 10:14

分享:

分享:

環保園虻舍以黑水虻處理本地逾4成雞糞。(朱永倫攝)

環保園「虻舍」處理本港逾4成雞糞,標榜綠色循環經濟,而養大的幼蟲是高蛋白質飼料,被形容為「全身都是寶」。不過環保署不等試驗共厭氧技術處理雞糞的結果,就拒虻舍續約。有業界人士指出,當局應待比較兩者處理成本效益數據,再作決定;又指當局欠缺全盤處理廢物規劃,加上本地欠缺產業鏈配合,令高成本的黑水虻計劃難以落地。

面對氣候變化及天災頻繁,全球面對糧食危機,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2013年發表報告,提出昆蟲在糧食危機中,研究作為替代飼料。機科有限公司行政總裁曹渭仁指,聯合國研究過蟋蟀、蟑螂、蒼蠅及黑水虻,都可用作禽畜飼料,而黑水虻的產能較高。

曹渭仁指,虻舍由內地入口蟲卵至廠內孵化,以1克蟲卵可孵化約2萬條幼蟲為例,虻舍每日用1.2公斤蟲卵,可孵出2,400萬條幼蟲。他指黑水虻是雜食昆蟲,生長周期快,幼蟲餵食雞糞數天,不用長大至成蟲,已可烘乾為蟲乾做飼料,其蛋白質含量達50%,相當於二級魚粉;若餵食麵包,蛋白質含量更達60%,媲美每噸售1.8萬元的一級魚粉。

點擊圖片放大

成功處理不同有機廢物

曹又指,試驗期間亦成功用黑水虻餵食豬糞、魚廢料、菜頭菜尾、甚至一般廚餘,及廚餘廠產生的沼渣及沼液,可處理不同有機廢物,「處理了雞糞,就只剩低蟲和蟲屎,不會帶來二次污染。」

他指,黑水虻幼蟲乾的蛋白含量達50%,適合飼養水產;蟲糞可做耕種肥料;而提煉出蟲油更是化妝品原料,甚至可作航天潤滑劑。曹指目前仍在改良產品及開拓市場,可作替代飼料。

點擊圖片放大

業界指政策及本地產業未配合

不過有業界人士指,政府僅試驗黑水虻1年半就暫停,轉為試驗共厭氧消化雞糞,反映當局「根本未諗好點做」,令投資環保企業大失預算。

不過業界補充,黑水虻處理雞糞成本高,本港租金及人工成本高昂,亦欠缺魚場及農場去吸納貴價飼料,「變成有價無市,若出口運輸成本又好高,由政策至市場都未配合到。」業界認為應公開黑水虻及共厭氧消化技術的每噸處理成本,才可作公平比較。

點擊圖片放大

HKET App已全面升級,TOPick為大家推出一系列親子、健康、娛樂、港聞及休閒生活資訊及影片。立即下載︰https://onelink.to/f92q4m

追蹤TOPick Whatsapp頻道睇最新資訊︰http://tinyurl.com/3dtnw8f5

記者:吳雋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