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臟健康|心臟病有面相睇?醫生揭9大外貌變化 水腫多皺紋要小心

醫生診症室

撰文: 羅嘉欣

發布時間: 2024/05/21 16:43

分享:

分享:

台灣有心臟內科醫生盤點9大外貌變化,一旦出現的話可能代表患上心血管疾病。

【心臟病/心血管疾病/外貌變化/水腫/皺紋】根據衞生署資料,心臟病在本港常見致命疾病中位列第三,佔2020年死亡人數約13%,影響不容小覷。但原來心臟病亦「有樣睇」,有台灣醫生就盤點9種可能代表患上心血管疾病的外貌變化,提醒市民平日多加注意,並表示:「有些『變臉』可能是身體給你發出的求救信號」。

最新影片:

台灣心臟內科醫生張哲明在《新光醫院醫訊》發文,表示古人認為的「相由心生」,在現代醫學角度其實亦有一定道理。他指出,心臟病其實可從「面相變化」中觀察出端倪,並列出9大外貌變化,一旦出現,有可能就是心臟病變的警號。

1. 面部水腫

張哲明表示,正常人晚上睡覺前喝多了水,或者進食了過鹹的食物,翌日面部便會出現水腫;一般來說這種情況無需擔心,只要稍加注意便會恢復。不過,如果在已經注意飲食的情況下仍經常出現水腫,便需要考慮疾病因素,因為浮腫與很多器官病變有關。如果用手按下浮腫位置後發現皮膚沒有彈回來,就有可能預示心臟出現問題。

除了心臟,面部持續水腫亦有機會是腎臟問題,張哲明強調,無論是哪一種都應該及時到醫院就診。

2. 皮膚變色

張哲明指出,不同的心臟病變反映在臉上的面色也會不一樣,當中包括以下4種:

  • 慢性心臟衰竭、晚期心肺病:皮膚可呈深褐色或暗紫色
  • 風濕性心臟病、二尖瓣狹窄:臉色可呈暗紅色
  • 二尖瓣關閉不全:面色可能會較蒼白
  • 心臟收縮功能障礙引致組織缺氧:皮膚和黏膜呈青紫色

3. 眼瞼有黃斑瘤

眼部周圍出現黃色的小腫塊,一般呈米粒或黃豆大小,常見於4、50歲以上人士。張哲明指,黃斑瘤的成因主要是壞膽固醇偏高導致皮下脂肪堆積,這意味著患者的膽固醇和血脂偏高,而高血脂亦是誘發心臟血管狹窄的重要因素,應及時就醫進行血脂檢查。

4. 眼睛出現「老年環」

眼角膜周圍長出一圈灰白色的環,即為角膜老年環,屬於血液中三酸甘油酯、膽固醇等沉澱的表現,亦代表有罹患心臟病的風險。

5. 前額皺紋(抬頭紋)

張哲明引述一項法國研究,指出抬頭紋多且深的人士,與額頭沒有皺紋的人士相比,前者死於心血管疾病的風險稍高。有研究人員推測,前額的血管較細,可能對斑塊更為敏感,因此抬頭紋加深、變多,可能與動脈粥樣硬化或斑塊積聚導致的血管硬化有關。

6. 鼻樑橫紋(山根橫紋)

鼻尖腫脹、發硬都表明心臟脂肪可能在增加,或心臟病變正在加重。如果鼻子和兩眼中間的鼻樑處有一條橫紋溝,甚至出現一條青筋,便代表患者可能有冠心病。

7. 耳垂皺褶(冠心溝)

大多出現在中老年人的耳垂上,通常為一條連貫的褶皺,無論是單側或兩側耳垂皆有可能出現,多半意味著患者的冠狀動脈硬化較為嚴重。

8. 舌苔發黃

張哲明解釋,患有心血管疾病的人士,其舌苔顏色、微生物菌群與健康人士有很大的分別,如果同時伴有心慌、氣促,甚至失眠多夢、心前區刺痛等症狀,就有可能是患上心血管疾病。

9. 嘴唇發紫

張哲明表示,心臟血液循環不良通常會最先反映在唇色上,令嘴唇呈現青紫色,這種情況可能與心腦血管疾病、先天性心臟病、呼吸系統疾病或貧血有關。

HKET App已全面升級,TOPick為大家推出一系列親子、健康、娛樂、港聞及休閒生活資訊及影片。立即下載︰https://onelink.to/f92q4m

追蹤TOPick WhatsApp頻道睇最新資訊︰http://tinyurl.com/3dtnw8f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