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大理學院設多元創新課程培育通才  助新一代盡握創科發展先機

特約

發布時間: 2024/05/22 11:30

最後更新: 2024/05/22 11:40

分享:

分享:

香港銳意發展為創新科技樞紐,培育新一代科研人才是一大成功關鍵。香港城市大學(城大)緊貼市場脈搏,其理學院課程積極引入科創元素,更於2021年首設「環球精研與科創課程」(Global Research Enrichment and Technopreneurship, GREAT),重點栽培兼具環球視野與自主科研能力的未來企業家。 

提到GREAT課程的獨特之處,城大GREAT課程主任蕭智傑副教授指出,有別於傳統的單向教學模式,在課程設計方面,學生於首年可透過理學院特別設計的共通課程,發掘感興趣的科研方向;第二年則從化學、計算數學及物理這三門學科選擇其一,進而開展研究。「GREAT課程的學習內容除了科學知識外,更廣及基本創業知識、專利等概念,配合城大特設的創新創業計劃『HK Tech 300』,提供種子基金及天使基金的申請,加上創業導師指導,讓有志投身科研領域的同學踏出重要一步。」

蕭智傑副教授闡釋,GREAT課程以研究為基礎,學生從中更可學習基本創業知識及專利等概念,為投身創科發展作好充分準備。

掌科研能力  累積實踐經驗  

GREAT課程以研究為基礎,蕭副教授表示,當中一大目標是培訓擁有自主科學精研能力及環球視野的畢業生,並協助他們將科研創意轉化為具商業價值的項目,為晉身企業家的行列作好準備。有見及此,城大理學院早與香港工業總會取得聯繫,由該會會員為學生提供實習機會以至擔當師友導師,讓學生有機會實地了解行業運作及參與業界活動,早著先機。

「每位學生皆會獲安排實習兩次,其中最少一次前往海外實習約十個星期;另一次實習則主要在香港進行。此外,他們最少有一個學期可到海外大學任交換生,培養國際視野。在本學年,二年級及三年級各有一名學生已前赴劍橋大學及牛津大學開展為期半年的研究實習。」蕭副教授續說,值得一提的是2024年度入學的合資格同學,將可按學業成績取得獎學金,更有機會獲得足以應付一年海外交流費用的額外獎學金。

何永昌教授(左)及黃駿弦教授指出,城大理學院的多元課程覆蓋不同學科,並與相關業界保持緊密聯繫,助學生可及早掌握最新行業資訊。

課程具前瞻性  獲業界支持

另一方面,城大理學院學士課程覆蓋計算數學、物理學、化學,旨在培育多元數理人才。城大理學院副院長(本科生教育)何永昌教授指出,為確保與時並進,並提供最優質的教育,在城大的支持下,學院致力投放資源支持教研人員繼續研發劃時代的技術,同時積極向海外招攬優秀學者,令教研團隊持續壯大。當中有十人獲選為「2023年最廣獲徵引研究人員」(Highly Cited Researchers 2023)。

「理學院課程較貼地而具前瞻性,裝備學生應付新世代的挑戰。」何教授補充,學生必須修畢實習相關課程方可畢業,除了個別學系的實習機會外,學生亦可選擇參與海外實習計劃、STEM實習計劃等。與此同時,各學系皆與業界緊密聯繫,掌握行業最新發展及需要。如化學系便於2022年與GIA(Gemological Institute of America)香港合作,首創本地大學的「寶石科學」選修科。

設雙聯學士學位  建立環球視野

針對課程發展,城大理學院副院長(拓展及國際事務)黃駿弦教授闡述,化學系與物理學系特設「理學學士及理學碩士學位課程」,讓成績優秀的學生預先在學士階段修讀碩士課程的9個學分,提早接觸進階的學科知識。其中物理系計劃在碩士課程新增一門關於量子信息學的課程,感興趣的學生可提早在本科課程修讀,增進就業競爭力。

「理學院又與多間國際頂尖大學,包括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物理學、計算數學)、英國愛丁堡大學(計算數學),以及英國曼徹斯特大學(化學)合作,推出四年制雙聯學士學位課程。學生於城大及夥伴大學各修讀兩年課程,畢業時既可同時獲兩間大學頒發學位,也能藉此累積海外學習及工作經驗,培養國際視野。」黃教授續說,以計算數學課程為例,大部分雙聯學士課程的學生均以一級榮譽畢業,並選擇留在當地工作。

寄語準備入讀城大理學院的學生,何教授及黃教授期望,學生可好好把握學院提供的眾多機會,畢業時練就抗逆力、創新精神、環球視野,以及主動尋找答案,從而靈活應對急速發展的社會環境,擴闊事業發展機遇。

(特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