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逸夫獎|生命科學及醫學獎得主研基因編輯療法 治地中海貧血等血液疾病

社會

撰文: 梁凱婷

發布時間: 2024/05/21 17:19

最後更新: 2024/05/22 00:13

分享:

分享:

本年度邵逸夫獎得獎名單今日出爐。(梁偉榮攝)

本年度邵逸夫獎得獎名單今(21日)出爐,4名美國學者奪獎,其中生命科學及醫學獎得主研發出基因編輯療法,用作治療地中海貧血等嚴重血液疾病。評審委員會指,盼藉獎項表彰取突破性科研成果的科學家,不論種族、性別等;頒獎禮將於11月12日舉行。

最新影片推介:

生命科學與醫學獎平均頒予美國國家衞生研究院資深研究員及主管鄧瑞麗(Swee Lay Thein)及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兒科講座教授斯圖爾特•奧金(Stuart Orkin),表彰他們發現從胎兒血紅蛋白轉換到成人血紅蛋白的基因及分子機制,而開創出一種高效基因組編輯療法,治療鐮狀紅血球貧血症及乙型地中海貧血症。邵逸夫獎理事會理事陳偉儀表示,有關患者進行換血治療時,有機會將血紅素鐵釋放、積聚,令身體出現問題,而有關研究發現,可以採用基因組編輯療法,透過激活胎兒血紅蛋白進行治療,減少因換血而引發的問題。

天文學獎頒予美國加州理工學院物理、數學、天文學及行星科學講座教授史里尼瓦斯•庫爾卡尼(Shrinivas R Kulkarni),表彰他對毫秒脈衝星、伽馬射綫暴、超新星等方面的開創性發現。邵逸夫獎理事會主席楊綱凱指,他對時域天文學貢獻良多,構思及建造出帕洛馬瞬變工廠(PTF),以及其後繼者史維基瞬變探測器(ZTF),透過每兩日掃描北半球天空,分析數據後發現各種天文瞬變、變化源及罕見天文事件,如極亮超新星,有助改變大眾對時變光學天空的理解。

另外,數學科學獎頒予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及高等研究院數學講座教授彼得•薩納克 (Peter Sarnak),表彰他將數論、動力學、幾何學及譜理論等理論結合,發展出算術理論及仿射篩法。

被問到得獎者以西方人佔多數,楊綱凱表示,獎項是表彰在學術、科學研究及應用獲突破性成果的科學家,故得獎與種族、性別等方面無關。「邵逸夫獎」自2004年起舉行,設3個獎項,包括天文學、生命科學與醫學、數學科學;每個獎項可獲120萬美元獎金。

下載HKET App,追蹤TOPick WhatsApp頻道,睇全方位資訊:

【中下學試題免費下載】  【名校專區升學攻略】

【食物安全超市大搜查】  【職場智慧求生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