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流興秘撈?人人都變裝修師傅、IT人?

特約

發布時間: 2024/05/29 17:40

最後更新: 2024/05/29 17:43

分享:

分享:

「師傅,我廚房個水龍頭壞咗,幾時得閒整?」
「老世,早兩日買嘅雪櫃唔凍,幾時嚟收走?」
「朋友介紹我搵你,notebook開唔到機係咪有得整?」
相信大家都曾收到類似的短訊或來電,但到底是打錯或發錯對象,還是騙徒刻意為之,引大家上釣呢?想知答案毋須親身試伏,教你一招,輕鬆辨清真假。

2023年本港錄得超過34,000宗(34,112宗)科技罪案,佔整體罪案(90,276宗)接近4成(38%);數字比2022年同期上升了5成(+11,315宗,+50%,每13分鐘就有一宗騙案發生),涉及損失超過91億港元。

為防止不明來電騷擾,不少人都會下載一些具有辨別或攔截不明來電功能的手機應用程式(App),不過這類程式的數據庫到底是否合時、準確並無保證,而且部分App更需要成為付費用戶才會自動更新數據庫,使用起來除了不便之外,實際效果亦令人成疑。

一個App多功能  有效防範騙案

與其左試右試,胡亂下載做「白老鼠」,不如選擇有根有據例如「防騙視伏App」,以免出事後才後悔。提到「防騙視伏App」相信大家即使未曾用過,亦應該有所聽聞。推介原因除了因為它由警方推出,來源有根有據,較同類App可靠外,更主要是它早前有所更新,加入了人工智能(AI)技術,可以更有效地預防罪案發生。

以可疑來電為例,「防騙視伏App」新設有「可疑來電警示」功能,可以自動辨識詐騙來電。當大家安裝App並授權程式後,它便會自動將來電與警方最新版本的詐騙資料庫進行比對,幫大家偵測是否「有伏」。

值得一讚的是「防騙視伏App」不只設有「可疑來電警示」功能,而且更有「可疑網站偵測」,自動識別詐騙網站;假如遇到或懷疑出現詐騙陷阱,大家更可透過App的「公眾舉報平台」提供資料,令騙案預警更快捷有效。

更新版加入AI技術  提升分析效能

據了解,「公眾舉報平台」設有分析機制,系統會利用人工智能自動根據多種因素為舉報的電話號碼和網站進行評分,分析相關風險。至於警方將相關資料加入詐騙資料庫前,亦會進行雙重核實,以確保詐騙資料庫的準確性,方便大家往後比對。

當然,除了上述3項新增功能外,「防騙視伏App」還設有來電管理,供大家自訂封鎖名單,同時還有防騙最新資訊,助大家進一步做好防騙工作。一個App多種用途,而且來源有根有據,往後就不用擔心再被「白撞」電話騷擾,被上司或另一半以為你秘撈搵食!

大家可以從Apple App Store、Google Play及華為AppGallery免費下載升級版「防騙視伏App」。現有用戶可於相應的應用程式市場進行更新,確保程式為最新版本。

「 +852 」字頭陌生來電乃假扮本地來電

為協助識破電話騙案,通訊辦規定各電話營辦商必須在流動電話的「來電顯示」中加入「+」號,以識別源自香港境外的來電;如大家接到「 +852 」字頭的陌生來電,即表示該來電是假扮本地來電,很可能是詐騙電話;即使來電的陌生人能說出你的個人資料,或傳送載有你相片的法律文件,亦不代表他是真正的執法人員,因為騙徒可以透過非法手段取得市民的個人資料。

請緊記,真正的執法人員調查案件時,並不會透過電話向你索取銀行賬戶密碼,也不會指示你將錢轉賬到指定的銀行賬戶,作快速資產審查;如遇到有人自稱執法人員或政府機構職員,以不同理由指示市民交出個人資料及財產,應該主動查證及再三向相關機構核實來電者的身份!

如果想獲得更多有關防騙資訊,大家可以瀏覽ADCC反詐騙協調中心(www.adcc.gov.hk)網站,或訂閱「反詐騙協調中心騙案警示電郵通訊」,以電郵接收最新的騙案警示,做到有備無患。

(特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