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旅客免稅額非只對港調升? 傳另有措施配合惠港

政治

撰文: 傅流螢

發布時間: 2024/05/24 21:56

分享:

分享:

不少內地旅客擔心來港血拼後,入境內地時被海關抽查徵稅。(陳靜儀攝)

港府力谷盛事經濟,除了人氣,亦要有財氣。港府和政界向中央爭取增加內地客免稅額,由5千元(人民幣,下同)調高至每次3萬元,全年不多於20萬元,惟一直只聞樓梯響。有資深建制透露,惠港措施一直在路上,惟增加免稅額牽一髮動全身,不可輕率、操之過急,但估計,屆時不只放寬免稅額,亦有其他措施配合。

全國人大常委李慧琼早前說,主責的財政部提出數個技術問題。知情者透露,相關問題包括:目前內地居民從境外(包括港澳)獲取的個人自用進境物品,免稅額都是5,000元,若香港調升,其他國家的免稅額是否要同步調升?若不同時調升,怎樣能保持海關和對外貿易政策的一致性?

同步對其他國家放寬 變相鼓勵境外消費

不過,若香港與其他國家同時放寬,則面臨兩個問題:

1.變相鼓勵內地市民到外國消費,與內地促消費、內循環的政策背道而馳;

2.原本是想惠港,但若同步對其他國家開放,競爭對手增加,能否惠港存疑,畢竟在歐洲、日本等地買名牌較香港更便宜。

該建制人士相信,始終是一國兩制,香港作為「掌上明珠」,料對港有特別優待,估計不單從免稅額着手,在免稅目錄表上也會有所調整,因為對於豪客而言,免稅額3萬根本不足以滿足其需求。

有立法會議員建議,可對某類物品進行特別豁免,「例如,從指定國家進入香港的某些品牌,免稅額可高達30萬。」商界人士則建議,可為這些專項免稅品設立合規專用通道,例如,可考慮寄送至內地,而非經關口入境內地。

港匯持續偏強影響旅客消費意欲

不過,即使免稅額調升,目前仍面臨另一問題:本港名牌產品的價格優勢並不明顯。財爺陳茂波早前亦指出,港匯持續偏強,亦影響外地旅客來港消費的意慾。內地社交平台,一些旅客除了分享如何返回內地時在海關被打稅,近來亦多了內地客表示,來港後逛了一圈,對比一些名牌手袋,發現香港價格反而比內地貴了數百,加上有被打稅風險,認為得不償失。

不過,有立法會議員則相信,香港的奢侈品對內地非一綫城市的民眾而言,仍然有市場,尤其香港的珠寶及金器,更是內地客的信心之選,就算本港的珠寶商在內地有分店,內地客仍傾向來港選購,若調高免稅額,對香港有利。

下載HKET App,追蹤TOPick WhatsApp頻道,睇全方位資訊:

【中下學試題免費下載】  【名校專區升學攻略】

【食物安全超市大搜查】  【職場智慧求生術】

撰文 : 傅流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