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灣區|前財爺梁錦松旗下新風天域收購香港綜合腫瘤中心 盼建跨境癌症治療網絡

社會

撰文: 梁凱婷

發布時間: 2024/05/23 16:42

最後更新: 2024/05/23 18:51

分享:

分享:

(右起)香港綜合腫瘤中心聯合創始人潘冬平、新風天城集團聯合創始人兼董事長梁錦松、新風天域集團聯合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吳啟楠。(曾耀輝攝)

大灣區醫療需求日益增長,由前財政司司長梁錦松任創始人兼董事長的醫療集團新風天域今(23日)宣布已收購私營腫瘤醫療機構香港綜合腫瘤中心,盼加強跨境醫療服務,建立癌症治療網絡。港人北上就醫成新趨勢下,集團盼結合兩地醫療優勢、做到「雙向互補」,為區內病人提供精準及個人化治療。

集團旗下共營運32間綜合、專科及康復醫院,覆蓋內地77個城市;旗下醫療機構服務1,200萬名病人。收購香港綜合腫瘤中心後,集團擁有中環、尖沙咀及香港港安醫院腫瘤中心營運權。新風天域集團聯合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吳啟楠表示,兩地癌症病例不斷上升,尤其內地每年新增500萬名癌症患者,對腫瘤科需求持續增長、有發展潛力,盼建構橫跨北京、上海、深圳、廣州及香港的醫療平台,產生協同效應,為病人提供精準、個人化治療。

新風天域集團聯合創始人兼董事長梁錦松亦表示,香港在癌症治療方面存在優勢,如藥物審批過程比內地快,「要找好的專家、新的藥,香港可能是個很好的地方」,相信內地患者會為得到更好的治療而來港,惟內地採用集體機制採購藥物,個別藥物價格較便宜,亦會吸引港人到大灣區就醫;同時,大灣區人口老齡化下,發展「有好大想像空間」。因此,他希望結合兩地優勢、達致「雙向互補格局」,為病人提供適切治療,若內地投資條件理想,亦會繼續在醫療方面投資,如開設更多醫院。

香港綜合腫瘤中心聯合創辦人潘冬平亦稱,香港癌症病人需輪候公立醫院逾兩個月才可接受治療、情況不理想,惟礙於未能負擔私營醫療服務費用而延誤就醫,或影響晚期病患者病情;而內地如深圳的醫療費用較香港便宜,相信將來病人會根據經濟狀況、需求作決定,料北上就醫成新趨勢。

吳亦提到,去年下半年起有港人到集團旗下的內地醫院接受治療,由初時佔5%增至目前20%,可見其發展潛力,故已設不同措施便利港人,如在關口安排專車接送、院內設「港人專區」等;另盼由香港醫生主導管理病人、提供治療。

下載HKET App,追蹤TOPick WhatsApp頻道,睇全方位資訊:

【中下學試題免費下載】  【名校專區升學攻略】

【食物安全超市大搜查】  【職場智慧求生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