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徵費|超過6成受訪者反對推垃圾徵費 民建聯籲暫緩計劃優化回收配套

社會

發布時間: 2024/05/24 12:34

最後更新: 2024/05/24 16:14

分享:

分享:

民建聯調查發現,超過6成受訪者反對實施垃圾徵費。(朱永倫攝)

垃圾徵費走向即將揭盅,政府將於下周一(27日)在立法會環境事務委員會交代「先行先試」計劃情況、接獲意見。民建聯調查發現,超過6成受訪者反對實施垃圾徵費,故建議政府暫緩計劃,並應深入研究如何優化減廢措施,不應將徵費視為減廢的手段。

民建聯在4月5至11日及本月6至10日向18歲或以上市民進行問卷調查,共接獲1,560份回應,有超過6成受訪者表示,反對實施垃圾徵費,亦有分別逾3成及4成人認為應再押後或擱置計劃;另有逾3成受訪者認為本港缺乏足夠回收配套設施推行垃圾徵費,逾2成則認為會加重市民經濟負擔。

面對大眾反對聲音,民建聯立法會議員葛珮帆表示,關注政府執行垃圾徵費細節,並認為現階段準備功夫及配套未做好,如廚餘回收點及設施不足,因此有需要暫緩計劃。她亦稱,「世界無話絕對完美」,若政府進一步做到民建聯建議方案,意味「環境向前行好大一步」,屆時可再決定是否需要推行垃圾徵費;至於計劃應暫緩到何時,她認為「政府先答到」。

民建聯立法會議員陳恒鑌亦指,將計劃暫緩能為政府提供更多空間做好回收相關服務及基建,令市民易於參與、更容易接受徵費,相信「現在不是合適時機」推行相關政策。他亦認為,需考慮垃圾徵費會否為市民帶來市民憂慮,若日後回收量上升、回收設施越來越完善,反彈不會這麼高,可再進行商討、考慮是否需落實措施,惟強調「徵費是手段,減廢才是目標」。

陳恒鑌指,「見到政府好努力」 ,惟推動減廢涉及改善市民日常生活習慣及行為,故「不是簡單的事」,或是單憑呼籲便可解決問題,而且需獲大眾支持,每人每日都要參與如分類及回收行動。他又形容,減廢沒有分對與錯,只有足不足夠,認為現時的減廢措施不足,以「懲罰性動力」推動市民減廢不是唯一的手段。

法例已在立法會通過,被問到若最後政府決定不推行垃圾徵費,是否形同推翻政策。陳恒鑌指,並非「完全唔要咗佢(法例)」,而是政府按實際情况務實處理,又稱垃圾徵費措施需要市民支持及配合,政府再押後推行、是願意聽取民意的表現。

民建聯提出11項建議,包括由政府制定發展藍圖,鼓勵市民參與垃圾妥善處理和環保回收、推動社會廣泛應用廚餘機,放寬 「支援住宅樓宇採用智能回收箱技術以收集及回收廚餘」特邀項目需要最少200戶支持的要求,並加強管理,解決屋邨廚餘機容量不足和衞生問題;另建議當局與街市、大型超市等協商,加入回收點,並加強「綠在區區」公私營協作,吸引更多生產商參與環保生產。

下載HKET App,追蹤TOPick WhatsApp頻道,睇全方位資訊:

【中下學試題免費下載】  【名校專區升學攻略】

【食物安全超市大搜查】  【職場智慧求生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