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殺手|男子腹瀉消瘦揭患末期胰臟癌 醫生:吃飯1小習慣恐誘發癌症 飯後3個表現是求救信號
撰文: 羅嘉欣
發布時間: 2024/05/27 13:18
最後更新: 2024/05/27 13:18
【胰臟癌/癌症/飲食習慣/腹瀉/消瘦】胰臟癌早期徵狀不明顯,大部分患者發現時通常為時已晚,因此又被稱為「癌王」。内地一名45歲男子突頻繁腹瀉,起初以為是腸胃不適,但自行服藥後卻未見好轉,反而症狀惡化,消瘦許多,最終就醫檢查發現已患上末期胰腺癌。
最新影片推介:
據《新浪新聞》報道,内地45歲的車先生(化名)向來身體健康,惟幾個月前排便習慣突然改變,從日常規律變為頻繁腹瀉、大便不成形。起初他以為只是腸胃不適,便自行服藥。不過他的病情未見好轉,反而症狀更加嚴重,一吃肉類食物,大便就會排出油脂。於是車先生前往醫院就診,但腸鏡檢查不果。
幾周後他的症狀惡化,身體消瘦許多,最終透過上腹部CT檢查,發現竟罹患末期胰腺癌。醫生指出,車先生罹患胰腺癌恐與其吃飯習慣有關。若平時吃飯過快、過燙,或經常暴飲暴食,這些都是食道癌、胃癌等消化系統癌症的潛在誘因。
他續指,食物沒有經過充分咀嚼就匆匆下嚥,或是高溫食物都會直接損傷食道黏膜,並且當食物過燙時,胰腺需要分泌更多的胰液來應對高溫的刺激,長期下來,胰腺就會因過度工作而逐漸受損,最終可能引發胰腺癌。
醫生又提出,飯後若出現3個表現,要警惕是身體的求救訊號:
1.持續性腹痛
胰腺癌患者可能會在飯後感到上腹部或臍周疼痛,該種疼痛可能是絞痛、鈍痛,且可能逐漸加重,常被誤認為是胃病。如果這種疼痛持續且服用胃藥後無緩解,則應考慮可能是胰腺癌。因為胰腺癌可能導致胰管或膽管梗阻,進而引起膽道内壓力升高和膽管擴張,產生疼痛感。
2.飯後腹瀉
胰腺癌患者的胰腺外分泌功能可能受損,導致消化酶分泌不足,進而影響食物的消化吸收。這種消化不良可能導致腹瀉,尤其是脂肪瀉。如果飯後頻繁出現腹瀉,且大便中帶有未消化的脂肪,就要警惕患胰腺癌的可能性。
3.飯後出現噁心、嘔吐
由於胰腺癌可能導致膽總管下端或胰腺導管阻塞,使得胰液和膽汁無法順利進入十二指腸,從而影響食物的消化。這種消化障礙可能導致惡心、嘔吐等癥狀的出現。
胰臟癌10大風險因素
根據本港醫院管理局資料,胰臟癌是入侵性強的癌症,由於在胰臟的惡性腫瘤生長緩慢,位置隱蔽,初期病徵並不明顯,即使定期每年接受身體檢查的病人,也很難從一般檢驗中測試出患上胰臟癌,因此不少病人到了癌症晚期才察覺患病,因而耽誤治療,影響生存率。
即使可以進行手術切除,病人的存活時間較其他癌病患者為短。大多數的胰臟癌發生在年齡65歲以上的人士,其他風險因素包括:
胰臟癌7大常見症狀
胰臟癌是本港致命癌症的第4位,在2020年導致813人死亡,由於它的症狀不明顯,不容易在早期察覺,且治癒率相當低,因此亦有「癌王」的稱號。據香港癌症基金會資料顯示,胰臟癌常見的7大症狀如下:
HKET App已全面升級,TOPick為大家推出一系列親子、健康、娛樂、港聞及休閒生活資訊及影片。立即下載︰https://onelink.to/f92q4m
追蹤TOPick WhatsApp頻道睇最新資訊︰http://tinyurl.com/3dtnw8f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