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育率|家計會調查揭兩成青年無意生育 女性理想生育年齡推遲至30歲

社會

發布時間: 2024/05/24 19:53

最後更新: 2024/05/24 22:59

分享:

分享:

家計會榮譽顧問、研究小組委員會主席葉兆輝分析指,現今青年重視個人自由、享受單身及無束縛生活,自然不想生育。(陳靜儀攝)

本港出生率持續下跌,家計會最新「青少年與性研究」發現,兩成青年表明無意生育,比率高於疫情前,7%甚至打算終生不會結婚或同居,而青年理想結婚及生育年齡亦推遲1、2年。有專家分析時下年輕人享受單身,並對城市無盼望、難向上流動,籲改善育兒環境及薪酬等,提高生育意欲。

家計會於2022年訪問逾1,200名18至27歲青年,今日(24日)公布調查結果,發現兩成男性受訪者表明無意生育,比起對上一次2016年調查,高出約10個百分點;19.3%女性受訪者亦表明無意生育,多出約5個百分點。同時,約7%受訪者稱「今生不會結婚或同居」,較上次調查增加約1倍。

家計會榮譽顧問、研究小組委員會主席葉兆輝分析指,現今青年重視個人自由、享受單身及無束縛生活有關,不希望承擔責任,同時考慮到「對城市有無感情、盼望」,以及青年難以向上流動,工時長以致沒有時間「拍拖」,自然不想生育。他希望社會育兒環境、薪酬及工時問題等改善,「態度好重要,貴有貴養,平有平養」。

理想結婚年齡方面,女性由2016年的28.1歲,最新推遲至29.2歲,男性則由29.6歲推遲至31.1歲;至於理想首次生育年齡,女性亦由28.8歲推遲至30.4歲,男性則由30.9歲上升至2022年的32.7歲。

葉兆輝提醒,在遲婚及遲生育趨勢下,高齡懷孕亦存在風險,認為年輕人應及早計劃生育。香港大學臨床醫學學院婦產科學系臨床教授吳鴻裕提到,目前不孕病人等待接受輔助生殖治療時間長,多數會選擇到海外求診,如國內及台灣等,希望本港能縮短治療流程,盡快為病人提供治療。

本報記者 梁凱婷

下載HKET App,追蹤TOPick WhatsApp頻道,睇全方位資訊:

【中下學試題免費下載】  【名校專區升學攻略】

【食物安全超市大搜查】  【職場智慧求生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