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欺凌|調查揭2成中學生曾被網絡欺凌 16歲女生被匿名造謠萌輕生念頭

社會

撰文: 黃穎津

發布時間: 2024/05/26 15:57

最後更新: 2024/05/27 09:21

分享:

分享:

調查揭2成中學生曾被網絡欺凌,16歲女生被匿名造謠萌輕生念頭。(iStock 圖片)

網絡欺凌時有發生。香港路德會社會服務處今日(26日)公布「中學生於網絡欺凌中不同角色的探究」調查結果,發現有2成受訪者曾被網絡欺凌,而欺凌行為定義亦存在分歧,反映有一定受訪者缺乏對網絡欺凌的認知,故而忽視後果及所造成的傷害。

最新影片推介:

香港路德會社會服務處在今年1月9日至2月9日,透過網上及學校協助收集形式進行問卷調查,訪問777名中學生。調查列舉14項網絡欺凌行為予受訪者作答,頭三位最多人曾經做過的行為包括「將你與他人的私人信息截圖並傳送給第三方或社交媒體」(28.57%)、「轉載或讚好嘲笑、指責、攻擊或侮辱他人 的文章或留言」(26.9%)及「貼文或投稿嘲笑、指責、攻擊或侮辱他人」(26.9%)。惟僅約52.3%受訪者同意屬欺凌行為,不同意者則有平均約36.3%。

調查亦發現,有近21%受害者曾被網絡欺凌,並會產生連鎖感受及身體反應,包括有49.39%感到憤怒、48.15%感到焦慮,以及46.3%感到自卑。

16歲的中四生Apple(化名)表示,曾在學校討論區被匿名惡意造謠攻擊,被指為「綠茶」、「公主病」等,感到相當無奈及無助,其男友更因網上言論與她分手。Apple亦曾想過尋求社工朋友協助,但因身邊沒有相熟社工,又怕朋友因網上言論疏遠她,亦憂慮父母不讓她再上網,令她一度有輕生念頭。

路德會皇后山綜合服務中心主管葉文龍表示,有逾4成半受害者因怕事情「愈搞愈大」,最後選擇默默承受。亦有近4成半受害者怕別人不相信自己、找不到合適的求助對象,又擔憂被進一步欺凌及報復,難以求助。

葉文龍建議,受害者要適時向家長、老師、學校、社工及警方等第三方求助,亦建議旁觀者要主動關心被網絡欺凌的朋友,作出情緒支援,讓受害人不感到孤單。

下載HKET App,追蹤TOPick WhatsApp頻道,睇全方位資訊:

【中下學試題免費下載】  【名校專區升學攻略】

【食物安全超市大搜查】  【職場智慧求生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