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劇節|影后葉童曾懷疑自己演技 跳出舒適圈尋突破:常演女人沒創意

娛樂

撰文: 黃鑑江

發布時間: 2024/06/04 18:40

最後更新: 2024/06/04 20:30

分享:

分享:

千面影后葉童與香港舞台劇獎最佳導演鄧樹榮,早於1997年的《上海之夜》首次合作,這些年4度合作,鄧導演更欽點她為自己向偶像莎翁致敬的心血劇作《李爾王》擔當主角,惺惺相惜之情不言而喻。(攝影:曾耀輝)

念念不忘必有迴響,但,又有誰的名字有此能耐,400年後仍在流行文化世界不斷被呼喚?

遠的不說,如去年全美勁收4.5億港元的《真的狠愛你》,靈感便源自莎士比亞的《無事生非》;少不了香港代表呂爵安,最新主打歌也名叫《油麻地莎士比亞》;就連蜘蛛仔Tom Holland久休復出的舞台劇,揀的劇目正是《羅密歐與茱麗葉》,可見莎翁影響力無遠弗屆。

適逢首屆香港國際莎劇節今年順利誕生,發起人就是被認為「香港最具才華的劇場導演之一」--鄧樹榮老師

鄧樹榮曾表示﹕「如果人類歷史是個超大的宴會廳,歷朝歷代的風雲人物不過吃完就走的過客,只有不斷製造食物的藝術家才會永留在此,而莎士比亞肯定是當中的一個大廚。」筆者忽發奇想,不如問問鄧樹榮和葉童(兩位由1997年開始已3次合作,最近再度重演2021年全女班演員演繹的無言肢體劇《李爾王》),若以一種美食來比喻莎翁劇作,答案會是甚麼呢?

問葉童有甚麼說話給入場的觀眾,她說:「我不希望他們有甚麼設定入來看,毋須想得太複雜,純粹要用感受去感受這個劇作吧!」(攝影:曾耀輝)

葉童想一想便答:「我選廚師沙律,甚麼材料都有,而觀眾如醬汁,加哪一種會產生不同味道。」大抵劇場演員最能了解「入場觀眾如何,戲味也必如何」的道理,而在旁的鄧樹榮則回道:「我覺得是沙嗲、叻沙或咖喱之類,因他很多作品都帶刺激性;至於喜劇我會用甜品來形容,像楊枝甘露那種令你覺得涼快。」

一個香港莎迷的用心盡力

誠然,問題的原意無非盡採訪之責任,以專家答案找個引子,望大眾多認識這位西方文藝史上傑出文豪的宏大。然而相比鄧導演,筆者實屬小巫見大巫,他推戴莎劇之心,從策動首屆香港國際莎劇節可見一斑。

2004年他任香港演藝學院戲劇學院講師,期間執導的《哈姆雷特》(又名《王子復仇記》) 奪得2007年香港舞台劇獎最佳導演獎。其後他更創辦鄧樹榮戲劇工作室,於2008年香港藝術節中,首次廣東話演繹莎劇《泰特斯》。2012年更獲倫敦環球劇場(Globe Theatre)邀請,參加「環球莎士比亞戲劇節」,是37隊國際隊伍中,首個在全球劇迷面前上演的以廣東話製作的《泰特斯》。

香港國際莎劇節於3月舉行啟動典禮,作為項目的藝術總監鄧樹榮總算能一圓心願,鬆一口氣。

他說:「這是很大的榮幸!也因此讓我發現不同城市地區都有他們的莎劇節,因為在西方文化歷史中,莎士比亞佔很重要的一環,去過6、7次後,便忽發奇想,不如香港也辦一個吧!搞莎劇節很多原因,最重要是我確實從他身上學到很多,如戲劇的構成、語言的運用、場面的處理、對白跟無言之間的互相轉化等,令我獲益良多。而作為藝術創作者,是可透過莎翁豐富整體的創造能力。」

於是他自發寫計劃書尋找資助,本來原訂2020年下旬舉行香港專屬的莎劇節,萬事俱備,東風卻因疫情、未通關而姍姍來遲。大概這種「推戴所愛,扶掖後進」之心才能排除萬難,將夢想進行到底,終於在今年正式始動,而當年先上映的《李爾王》也重演一次,為他一手一腳促成的莎劇節作誌慶。

影后自信崩壞時

這次反串飾演李爾王的,是早已享譽香港影壇的千面影后葉童,首次跟鄧導合作是1997年的《上海之夜》舞台劇,她沒想到再次合作,竟然是2019年的《死人的手機》,葉童坦言曾忐忑過一段時間,這次更向導演當當面問個明白:「當年32場《上》的演出很成功,口碑也不錯,為何……其實是否老師覺得我演技不合格,才一直沒找我?」

鄧導演開腔正面回應:「本身我不屬春天舞台製作,當時是幫人執導的。到我開工作室,戲目大多較實驗性,跟《上》那種寫實風格截然不同,所以……直到為《死》劇時尋找一個有成熟度、又能飾演媽媽的女演員,當下第一個便想到你,直覺你可擔此重任。」

以無言肢體形式演出,葉童說樂於接受新挑戰。

聽見兩位的「打情罵俏」,更感到他們惺惺相識的關係。葉童坦言多年來一直欣賞對方,經常看他不同風格的劇場作品。而這幾年合作多了,默契度愈趨成熟,即使《李爾王》中他不單要她轉換性別,還要「滅口」,以無言肢體形式演出,而且以抽走莎劇對白,更是一種實驗,而她樂於挑戰,面對這方向不明確的磨練。

葉童說:「真正的創作是要離開自己comfort zone,做來做去都是女人,是很難把當中的創意帶給觀眾。起初是有很多疑問,惟有不斷去試,現在似乎拿捏到方向。」

葉童表示,鄧樹榮有時也有堅持到一個她也覺得好過分的地步。「我會盡量配合,試過堅持要我不停原地轉,轉到差不多暈低,但也因此知自己極限可以去到幾盡。」(攝影:曾耀輝)

對於3年後再重演,鄧導認為更得心應手,他解說:「這次再演,也作不少調整,也貫徹自己對舞台劇藝術應該不斷減去的表演方法。」是以這趟「去蕪存菁」的版本,相信更接近他倆心目中的《李爾王》吧!

最新影片推介:鄭則仕專訪

HKET App已全面升級,TOPick為大家推出一系列親子、健康、娛樂、港聞及休閒生活資訊及影片。立即下載︰https://onelink.to/f92q4m

追蹤TOPick WhatsApp頻道睇最新資訊︰http://tinyurl.com/3dtnw8f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