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大嶼|甯漢豪︰發展生態旅遊非大興土木 冀公私營合作規劃管理景點

社會

發布時間: 2024/06/10 15:45

最後更新: 2024/06/11 10:20

分享:

分享:

發展局局長甯漢豪。(資料圖片)

政府提出在南大嶼的貝澳、長沙、水口及石壁一帶,發展生態旅遊等。發展局局長甯漢豪表示,相關計劃並非大興土木,而是用好地方,透過土地規劃、公私營合作及良好管理,為市民及遊客發掘更多體驗及景點。

甯漢豪今日(10日)出席大澳「龍舟遊涌」活動致詞指,政府近年推展北部都會區等多項發展計劃,聽到不少市民聲音希望不要忽略舊傳統。「龍舟遊涌」正是一個好例子,並未因為社會發展而消失,反而經過發揚光大,傳承百多年後被列入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名錄。

政府近年提出要「提速、提效、提量」覓地建屋,甯漢豪說經過幾年努力已有一定的「底氣」,是時候透過土地規劃、公私營合作及良好管理,為香港發掘更多體驗及景點,因而提出在南大嶼的貝澳、長沙、水口及石壁一帶,發展生態等旅遊,並非大興土木而是善用地方,同樣地亦要構思如何發展北都的流浮山和白泥一帶沿海地方和南丫島的前石礦場,舉例看到大澳能保持原有特色,居民和遊客開心地在棚屋下欣賞活動,給予政府很大的鼓舞,「民間有心,政府願意出力」,公私營合作定能將天然資源和傳統文化發揚光大。

負責就計劃進行研究及初步技術評估的可持續大嶼辦事處處長胡國源表示,計劃會參照《可持續大嶼藍圖》中的「北發展、南保育」總體規劃原則,依山而建,盡量減少砍伐樹木,不會破壞原有特色及價值,讓訪客親近大自然同時提升保育意識,辦事處曾到海內外多個國家公園視察,期望善用地區特色,注入可持續、以自然生態為本的休閒康樂及教育設施。

胡國源指南大嶼4個區域各有特色,其中水口和貝澳生態價值高,濕地、河溪及林地等有逾500個動植物品種,生物多樣性相當高,部分具重要保育價值,當局將以「自然教育」作為兩區定位。政府計劃在水口興建教育中心,推動保育工作,並會在水口沙坪邊陲地帶加建板道。

貝澳的發展則會參考澳洲菲利普島自然公園的做法,增設樹頂步道,設計會避開生態價值最高的地帶,沿途會提供自然生態保育資訊;長沙會以康樂樞紐為定位、擁有較豐富文化歷史的石壁將仿傚日本的瀨戶內海國家公園放置藝術裝置。

下載HKET App,追蹤TOPick WhatsApp頻道,睇全方位資訊:

【中下學試題免費下載】  【名校專區升學攻略】

【食物安全超市大搜查】  【職場智慧求生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