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組中心︱羅思偉:冀達到50萬個測序規模 自負盈虧為長遠方向之一

社會

撰文: 陳展棋

發布時間: 2024/06/11 06:00

最後更新: 2024/06/11 16:32

分享:

分享:

(梁偉榮攝)

基因組中心獲撥款的12億,原定預計使用至2025年。先導計劃完結後,料再需要向立法會滙報及申請撥款。

基因組中心行政總裁羅思偉表示,早前立法會議員到訪,對中心亦十分支持。中心未來計劃再擴充招募病人數目。他表示,參考外國經驗,希望達到十多萬、以至50萬個測序的規模,達至具競爭力的數據庫。

基因組中心起初時,為未能確診、以及遺傳相關疾病病人進行測序,病人大多是罕病患者。後來加入與基因及精準醫學相關的疾病,令基因測序的門檻再降低,當中有約一成是癌症病人,亦有為骨質疏等疾病進行測序。

按醫管局數據顯示,目前獲轉介的病人包括9個專科,包括內科、兒科、神經外科、臨床腫瘤科及精神科等。鍾侃言表示,現行各個專科亦已有「個案代表」,當中與基因及精準醫學相關的疾病,病例數目逐漸追上,未來料不再細分是否罕病,有適合的個案即可轉介。

羅思偉透露,當營運到一定階段,自負盈虧是發展方向,其中可採用病人、研究人員收費、以及透過慈善機構捐款的混合模式。羅思偉強調,屬長遠發展方向,現階段實行則較困難。

數據庫除了有病人的基因組數據外,亦擁有大量病人臨床數據。 中心營運總監(生物信息)于浩聰表示,有嚴格的國際認可數據加密程序,當中病人的個人資料會以代碼識別,不同使用人員授予存取資料的權限亦有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