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健康|6成人牙刷沾糞便污糟過馬桶 牙刷細菌增心臟病風險4個情況即更換

兒童健康

撰文: 王明芳

發布時間: 2024/06/11 13:12

最後更新: 2024/06/12 20:53

分享:

分享:

6成人牙刷沾糞便污糟過馬桶,牙刷細菌增心臟病風險,專家警告4個情況即更換牙刷。

【牙刷/刷牙/口腔護理/兒童健康/心臟病/糖尿病/消委會牙膏】刷牙是早晚的指定動作,但曾有研究發現,牙刷每平方寸可容納至少20多萬個細菌,比馬桶含菌量更多;超過60%的牙刷被糞便所污染。香港夏天炎熱潮濕,細菌容易滋生,每日刷牙隨時病從口入,引致牙周病,增加患上心臟病、糖尿病及高血壓等疾病的風險。為了自己及家人的健康,大家記得定期更換牙刷。

綜合英國媒體報道,浴室設計公司Soakology.co.uk曾公佈數據指,以每平方寸可容納分量計算,一枝牙刷可容納至少20萬個細菌,比馬桶含菌數更多。美國昆尼皮亞克大學曾進行過一項研究,該研究是從學生的共用浴室中收集牙刷作研究,檢測發現60%以上的牙刷對糞便呈陽性,而這些糞便更有可能是來自其他廁所共用者的糞便樣本。

【口腔護理】小朋友出雙排牙拔不拔 牙醫解構關鍵:95%乳齒不用拔

衛生專家Ralitsa Prodanova接受英國《都市報》採訪時表示,牙刷是細菌滋生的完美地,病毒和細菌可透過空氣中的水分而污染傳播。如果把牙刷放在廁所附近,這些致命的病菌會留在刷毛上,然後人們再將它們每天2次直接放入口中。

美國牙醫協會建議,牙刷應每3至4個月更換一次,如出現磨損則可再換快一點。另外,牙刷應存放在遠離馬桶的位置,並以牙刷架固定其位置,同時需維持牙刷架的衛生情形,避免細菌滋長。

最新影片:

牙周病可增心臟病糖尿病風險

台灣牙科醫生劉馥萱曾於Facebook專頁指出,忽略牙齒健康,可誘發4種慢性疾病:

1. 心臟病

牙周致病的細菌對人體的傷害非常大,口腔中殘留的細菌,會進入血液內,造成血管疾病,最終可能造成心臟病或中風。

2. 糖尿病

牙周病和糖尿病有密切關係,兩者呈現惡性循環。糖尿病會令自身免疫力改變,導致牙周更容易發炎;而牙周發炎患者則會比常人更難控制血糖。

3. 腦退化

日本研究發現,60歲以上真牙不足20顆的人士,腦退化風險會顯著提升。因為牙齒咀嚼可以刺激腦部,幫助大腦做運動。

4. 高血壓

牙周病與高血壓息息相關。據英國研究顯示,牙周病愈嚴重,平均血壓越高。患有嚴重牙周病的患者,患高血壓的機率也比常人高出49%。

4個更換牙刷關鍵時機

台灣牙科醫生黃文龍亦於Facebook專頁列出應該更換牙刷的4種情況:

1. 刷毛岔開外翻

刷毛外翻爆開,代表牙刷的潔牙能力已經打折,需要更換。如果短期內每一把牙刷都爆開,可能要把刷牙力道放輕,或是換一個品牌的牙刷試試。

2. 刷毛底部變色

刷毛底部出現黃色或黑色污漬,都是牙刷細菌滋生的訊號,代表牙刷已經髒了,可以更換。

3. 生病感冒後

口腔中的感冒病毒和細菌,可能在牙刷上不斷繁殖,感冒康復後建議直接更換新牙刷,和感冒源說掰掰。

4. 牙刷使用3個月後

即便牙刷看起來很乾淨,仍建議3個月換一次新牙刷,比較健康。

消委會5星滿分牙膏名單

消委會曾測試30款牙膏,當中有11款普通牙膏獲得5星總評,點擊下圖即看完整名單:

點擊圖片放大
+10
+9

下載HKET App,追蹤TOPick WhatsApp頻道,睇全方位資訊:

【中小學試題免費下載】 【名校專區升學攻略】

【兒童健康百科】 【職場文化智慧】 【家事百科全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