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精準模擬腫瘤免疫環境 港大研「肝立方」為病人試藥

社會

撰文: 陳展棋

發布時間: 2024/06/11 16:22

最後更新: 2024/06/12 02:54

分享:

分享:

港大與城大合作,研發精準模擬病人的腫瘤細胞,用以為病人試藥。(朱永倫攝)

肝癌是香港第五大常見癌症,醫學界正在尋找方法應對肝癌的高復發率。港大外科學系教授萬鈞領導的團隊,於疫情期間透過術後取得病人的腫瘤細胞,製作成「肝立方」,重現病人腫瘤微環境,並為病人精準「試藥」。研究為世界首個以打印技術進行藥物揀選的技術,項目最近取得日內瓦國際發明展大獎。

港大團隊從病人的癌症組織,以液態提供方式提取蛋白質,並以病人的「蛋白粉」與生物墨水放於容器之中,並用藍光固化,便會形成「肝立方」。除了呈現腫瘤細胞外、亦可呈現組織硬度、鄰近的普通細胞等。團隊再交到城大的實驗室進行生物打印(3D-Printing),進行血管印製等技術,就可以形成完整的「肝立方」,用以培養試藥。

港大外科學系教授萬鈞表示,平均需要獲取6個「肝立方」,才可為病人試藥,而「肝立方」一般可以培養數個星期。

外科學系博士後研究員楊偉豪表示,「肝立方」除了腫瘤及一般細胞,亦可模擬組織外圍的蛋白,並透過不同物質,模擬病人的脂肪肝、肝硬化等情況,甚至加入基因等治療方式。

萬鈞解釋,免疫治療於肝癌的應答率只有15-20%,現時為二綫藥物。由於免疫治療的藥物組合眾多,精準選藥可以避免病人需重複試藥。

她表示,目前市面上亦有「類器官」模仿腫瘤環境。不過類器官無法複製腫瘤的免疫環境,雖然於腸癌及肺癌等癌症的效用較高,但於肝癌中成效則有限。

目前研發處於初步臨床階段,正申請專利。團隊表示,使用傳統「類器官」需要6萬多元或以上,而使用肝立方只需要1-2元,成本較低。楊偉豪則表示,「肝立方」技術成本「有平有貴」,視乎病人需要及負擔能力,而技術亦可協助發展新藥。

點擊圖片放大
+4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