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防癌會全力支援同路人及其照顧者 抗癌藥物發展佳 籲抱持康復希望

特約

發布時間: 2024/06/12 16:00

最後更新: 2024/06/12 16:24

分享:

分享:

聚餐當日,同路人、照顧者、臨床腫瘤科醫生、醫務社工,以及護士聚首一堂,歡度了一個愉快的下午。

「很累,有人可以幫忙嗎?」、「一把年紀,不如放棄?」抗癌期間,患者要面對人生身心痛楚,照顧者亦同樣承受各種期望和壓力,難免出現內心掙扎。這個時候,「醫社合作」可更合適配對支援予有需要的患者。患有四期非小細胞肺癌的唐媽媽就是其中一個例子,她需要使用一種自費的免疫治療藥物,幸獲醫生和社工轉介,參加香港防癌會的「藥物資助計劃」,幫助她減輕經濟壓力,服藥效果亦理想,笑言抗癌期間體重「不減反增」。她的兒子黃先生勉勵同路人要主動求援,凡事總會有轉機。

確診第四期非小細胞肺癌 家人鼓勵樂觀接受治療

社區上的支援及同路人互相幫忙非常重要,減輕負擔之餘,亦能讓他們暫時「唞唞氣」,紓緩壓力情緒。香港防癌會定期舉辦同路人聚會,讓癌症患者及照顧者在面對挑戰的抗癌路上,有輕鬆和互相打氣的機會。較早前舉行的「媽媽真的愛您!」關懷聚會,邀請了多位經歷抗癌路的母親及其子女出席,其中唐媽媽就與兒子黃先生向同路人分享抗癌和照顧的經歷。

70多歲的唐媽媽大約於去年年中發現持續有咳嗽,求醫數次也被診斷為「氣管敏感」,只喻她多作休息。後來因染上新冠肺炎,就醫時經過一輪檢查,發現是肺癌,並有擴散跡象,至同年年尾證實為第4期非小細胞肺癌,唐媽媽及家人都感到非常震驚,她說:「食得瞓得,身體亦好健康,除了咳嗽並沒有甚麼不妥,完全不敢相信是事實。」

唐媽媽曾害怕治療過程會太過猛烈或辛苦,未必捱得到,想起 「人生70古來稀」,不如放棄治療,免得家人擔心及浪費金錢,便向醫生表示希望接受紓緩治療。但一對子女得知後非常反對,哭求唐媽媽不要放棄,最後她決定為家人積極接受治療。後來唐媽媽在瑪嘉烈醫院進行檢驗,發現沒有一種標靶藥適合她,兒子黃先生表示︰「全家人心情都極度低落,非常沮喪!」感謝醫生也沒放棄,經過一輪研究,建議可嘗試行免疫治療混合化療,讓唐媽媽及家人重燃希望。

唐媽媽(中)及其兒子黃先生(左)與同路人分享抗癌經過。

勉勵同路人抱持正面態度抗癌

唐媽媽性格樂天開朗,化療及免疫治療帶來的副作用,她都能堅持捱過,她說︰「初時真的比較辛苦,胃口很差,但與其每日唉聲嘆氣,不如積極面對,家人在外工作已有壓力,不想他們回家看到一個『躺平』的病人,加重他們的心理負擔,所以我每日都盡量少吃多餐,沒有胃口也要好好吃飯。」一般肺癌患者都會出現不同程度的體重減輕,但唐媽媽不但咬緊牙關渡過每一次治療,更比治療前重了2公斤,毅力令人佩服。可是免疫治療所昂貴。黃先生表示,雖是小康之家,面對龐大的藥費開支,難免為家庭造成經濟壓力。幸好瑪嘉烈醫院的醫生推薦他們參加防癌會的「藥物資助計劃」。黃先生分享︰「由申請至獲得資助過程非常快,防癌會的服務比專業更專業,回覆快且非常細心及有耐性。」現在防癌會會按每次免疫治療撥出約三分之一的資助,幫補唐媽媽的治療費用,更能讓她得到最合適的治療。

唐媽媽一家非常感謝防癌會的協助,黃先生感言︰「遇到困難不用怕,有需要一定要出聲求助,尋求意見,香港還有很多有心的機構幫助大家,你我並不孤單。」唐媽媽亦勉勵同路人︰「生老病死在所難免,人生並不會一直風平浪靜,最重要食得瞓得,多點笑容,正面面對。」

香港防癌會主席朱楊珀瑜表示香港防癌會會繼續與各同路人及照顧者「攜手同行」走過抗癌之路。

防癌會至今藥物資助達市值5億元

香港防癌會主席朱楊珀瑜在聚會上表示,癌症確診個案仍在上升,根據醫院管理局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最新數據顯示,2021年癌症個案已多達38,462宗,較前年增加了12.5%。而女性患癌的數字已連續2年超越男性。因此,防癌會在防癌、抗癌及治癌三方面不斷加強服務和支援推出多項的慈善計劃,包括「慈善愛心病床計劃」提供住院服務、「心願計劃」實現晚期患者心願、賽馬會「攜手同行」癌症患者支援計劃提供專業輔導。

她又特別提及「藥物資助計劃」,自2006年至今已幫助了超過7,000名癌症患者,發放的現金補助亦超過2千萬港元,以及市值超過5億元的藥物資助。朱太認為,這些努力成果,全賴防癌會不同的合作夥伴支持,包括周大福慈善基金主席鄭家成,以及不同的善長支持。亦有賴各位來自公立醫院的臨床腫瘤科醫生、醫務社工,以及護士幫助。她同時向同路人推介由王榮珍主編、率領義工團隊製作的《走過驚濤駭浪癌症病人照顧者全面手冊》,幫助大家了解癌症治療前後的照護需要。朱太亦勉勵大家:「藥物治療已發展千里,大家也要對康復心存希望。香港防癌會會繼續與大家『攜手同行』走過抗癌之路。」

《走過驚濤駭浪》系列書籍。

香港防癌會是本港歷史最悠久的非牟利抗癌機構。60多年來致力推動防癌、抗癌與治癌的工作,包括藥物資助、免費住院服務,以及為癌症患者及其家人提供各項支援等,在抗癌路上與患者及照顧者攜手同行。想知更多專業的癌症資訊,或了解防癌會的慈善計劃可瀏覽香港防癌會網頁。www.hkacs.org.hk

香港防癌會癌症教育小組委員會主席、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林嘉安醫生表示癌症治療為患者帶來各種身心壓力。

注意副作用及護理 癌症治療前及早準備

化療、電療、手術等,癌症患者由確診、治療以至康復的過程,均面對着各種的問題和壓力。香港防癌會癌症教育小組委員會主席、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林嘉安醫生表示,癌症患者在治療期間需面對生理和心理上的問題。生理上包括有機會面對化療副作用如嘔吐等反應,以及飲食營養吸收。至於心理上包括負面情緒來襲。

林醫生說,約有50%以上的癌症患者會出現不同程度的副作用,而生理上的影響較常因化療或電療引起。化療會令病人比較易倦,或者年長人士、易暈車浪的患者會相對較易出現嘔吐等副作用。至於電療,尤其是患頭頸癌患者,他們治療後有機會出現口腔潰瘍及口乾;當電療位置近腹部的病人,則有機會出現腸胃不適。不過,隨着醫學昌明,出現上述副作用反應也愈來愈輕微,只有低於5%的患者會出現較嚴重的副作用,同時主診醫生亦會根據病人的狀況控制用藥的分量,因此病人切勿過度擔心副作用而延誤了接受治療。

林醫生補充,病人最大的問題是完成治療後的心理壓力,他們經常會擔心到底何時會再復發,或者能否完全康復等。加上生活上的起居飲食都會因患病而有所改變,例如胃口變差、短暫活動能力受限,需要其他人協助等,都會為患者帶來心理負擔。

治療後應多加注意營養攝取量

林醫生建議癌症患者在治療前,必須與主診醫生溝通清楚,了解哪一種治療最適合自己,同時認清該治療的做法、副作用等。舉例化療後會胃口變差和出現嘔吐反應,在治療前便要開始準備營養餐單,盡量少吃多餐,選擇分量小但營養價值高的食物,例如高蛋白質的食物,包括肉類、海鮮、蛋、奶類等,這些高蛋白質食物有助病人防止肌肉流失,同時促進傷口癒合。此外,電療後應盡量避免進食辛辣、煎炸等太刺激的食物,以免加劇口腔不適。醫生絕少會要求癌症患者戒口,除非某些標靶藥物有機會與食物相沖,例如西柚便應盡量避免食用。

癌症患者除了要注意飲食外,林醫生強調,家人的支持和陪伴亦非常重要。他續指,家人應耐心聆聽患者的感受,避免對患者作出批判的態度,互相理解,心平氣和地商討治療的方案。

癌症教育資訊

想了解更多副作用及護理方法,香港防癌會網頁提供各種癌症資料和照顧者的貼士,包括《化學治療副作用及護理》小冊子等。

(特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