罕見疾病|罕病視神經脊髓炎可致盲 新治療減復發風險

醫健人物

發布時間: 2024/06/14 11:35

最後更新: 2024/06/14 12:13

分享:

分享:

一旦出現嘔吐、不停打嗝、視力下降及手腳麻痺等症狀,有可能與一種罕見病視神經脊髓炎有關。有醫生指,即使患者定時服藥,其復發風險仍可高達九成,每次復發都會令患者身心受創、失去視力、癱瘓、抑鬱,甚至死亡。現時有新型生物製劑可大幅降低復發風險,將患者的殘疾風險減至最低,亦可避免患者因復發而要接受高劑量類固醇治療。

(左起)香港視神經脊髓炎協會主席Chris、香港大學臨床醫學學院內科學系臨床副教授陳灌豪醫生、患者Shirley。

母親8年復發4次 女兒終日擔驚受怕

Chris的母親在八年半前第一次經歷視神經脊髓炎病發,她回想當年的情況,「媽媽一覺醒來,突然左邊身體乏力,不能活動,當時被誤診為中風,直到半年後才找出真正病因。」

結果在這八年間,Chris的母親足足復發了四次,每次復發都令她的活動能力轉差。Chris指,「現在媽媽只剩下很少活動能力,不能自行洗澡、穿衣服、如廁,甚至不能自己上床睡覺,全天候要人照顧。」除了工作外,Chris現時所有私人時間都用來照顧母親,生活及社交大受影響,亦絕少去旅行。「我每天早上四時半便要起床,檢查媽媽的身體機能,我很害怕自己一不留神,未能及早留意到她復發,心理壓力很大。」

復發率高達九成 破壞力強

視神經脊髓炎是一種罕見的自體免疫疾病,香港大學臨床醫學學院內科學系臨床副教授陳灌豪醫生指,視神經脊髓炎患者的自身免疫系統,錯誤把中樞神經系統的正常細胞當作入侵者而進行攻擊,特別是患者的視覺神經和腦脊髓神經,因而引致受損及發炎,並有機會導致失明和癱瘓,甚至有生命危險。

陳醫生指,即使病人已盡快接受治療,很多時仍會導致永久殘疾,不能完全康復,所以及早診斷及用藥預防復發非常重要。他引用研究結果指,視神經脊髓炎患者五年的復發率約為94%,有接近一半的患者兩年內會經歷至少一次復發。

新型治療 大減復發風險

即使服用現有的防復發藥物,例如口服類固醇藥物、口服非類固醇免疫抑制劑、CD20單株抗體等,仍有三至五成患者會復發。

隨著醫學進步,現時有新型治療,包括補體抑制劑及IL-6抑制劑,適用於AQP4抗體陽性的成人患者,能有效減低復發率。研究顯示,使用補體抑制劑後可降低98.6%復發風險,而使用IL-6抑制劑則可降低55至62%復發風險。新治療亦可避免復發帶來的風險,例如高劑量類固醇帶來的副作用,包括骨質疏鬆、白內障、糖尿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