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女子無飲酒卻驗出患肝癌 醫生揭元兇:與長期食1款早餐食物有關

健康資訊

撰文: 羅嘉欣

發布時間: 2024/06/18 18:55

最後更新: 2024/06/23 09:17

分享:

分享:

【肝癌/早餐/不飲酒/肝炎/肝硬化/擴散至肺部/花生醬/黃曲毒素】不少港人早餐都喜愛食多士,惟要小心多士加1物恐致癌。有台灣醫生近期在網上分享,曾有一名女患者無飲酒習慣,但因長期食同1款早餐,結果檢查發現竟罹患肝癌,並且已轉移至肺部。

台灣營養功能醫學專家劉博仁近期在Facebook個人專頁發文分享案例,指曾經有一名女患者平時無飲酒習慣,亦沒有罹患B型或C型肝炎,但因感覺消化不良而前往醫院接受身體檢查,結果竟發現其肝臟有巨大腫瘤,且癌細胞已經擴散至肺部。

影片推介:

經劉醫生進一步問診後,發現該名女患者平時非常喜歡吃花生醬,20多年來都吃花生醬多士做早餐,因此他判斷,對方可能是因為長期進食被黃曲霉毒素污染的花生醬,而導致罹患肝癌。

劉醫生表示,黃曲毒素是國際癌癥研究署(IARC)認定的一級致癌物,與肝癌、腎臟癌、胃癌有關,尤其是肝癌。受污染的花生粉或花生醬、豆腐乳、臭豆腐、玉米,或咖啡粉等食品,都可能含有黃曲霉毒素。他建議平時盡量食用新鮮現作的食物,如愛吃花生盡量吃帶殼的新鮮花生,就可以減少碰到黴菌毒素污染的機會。

黃曲霉毒素可致中毒

黃曲霉毒素主要分B1、B2、G1和G2四類,已被國際癌症研究機構列為「會令人類致癌的物質」,與人類肝癌有關,特別是帶乙型肝炎表面抗原的人,亦可能會影響丙型肝炎病毒帶菌者。

據本港食物安全中心資料,黃曲霉毒素是天然存在的毒素,常見於天氣炎熱和潮濕的地方,部分農作物例如花生、粟米、穀物、木本堅果、香料等,在收成後沒有經過適當的處理,或儲存不當,便會發霉而產生黃曲霉毒素。由於具耐熱的特性,一般的烹調溫度不易破壞黃曲霉毒素。黃曲霉毒素可引致動物急性及慢性中毒,其影響包括急性肝臟受損、肝硬化、引起腫瘤、形成畸胎及其他遺傳影響。中毒病徵可能包括發燒、嘔吐及黃疸病,也可能引致急性肝臟受損,情況嚴重的會致命。

減少攝取黃曲霉毒素貼士

由於黃曲霉毒素是致癌物質,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世界衛生組織聯合食品添加劑專家委員會(JECFA)沒有為黃曲霉毒素訂定健康參考值,並建議應將黃曲霉毒素的攝入量降至盡可能低的水平。食安中心建議消費者應採取下列措施,減少攝取黃曲霉毒素:

點擊圖片放大
+4
+3

肝癌8大成因

肝癌屬本港第3號癌症殺手,每年新症數目約有1,800宗,有7成半是男性,平均發病年齡為63至69歲,死亡人數逾1,500人,且4成肝癌患者確診時已屬晚期。肝癌主要有8大成因:

點擊圖片放大
+7
+6

肝癌9大常見徵狀

香港肝癌及腸胃癌基金會創辦人及主席暨外科專科醫生潘冬平指出,早期肝癌沒有痛感,即使有腹痛也難以分辨,故證實患上時往往已屬晚期。由於肝臟具有自我修復功能,即使只剩下一小部分仍能繼續正常運作,故此其早期病徵並不明顯,但隨腫瘤逐漸增大時,會出現以下9大常見徵狀:

點擊圖片放大
+8
+7

HKET App已全面升級,TOPick為大家推出一系列親子、健康、娛樂、港聞及休閒生活資訊及影片。立即下載︰https://onelink.to/f92q4m

追蹤TOPick WhatsApp頻道睇最新資訊︰http://tinyurl.com/3dtnw8f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