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膚問題︱使用雙效外用藥物殺蟲 擊退玫瑰痤瘡
發布時間: 2024/06/18 13:12
最後更新: 2024/06/18 13:13
都市人生活壓力大,經常捱夜、睡眠不足,即使臉上出現「小膿瘡」可能也不以為意。有皮膚科專科醫生提醒,若皮膚發紅及出現膿瘡的位置集中在面部中央,或出現「酒渣鼻」,有可能是玫瑰痤瘡。近年有研究發現,玫瑰痤瘡患者皮膚的毛囊蠕型蟎蟲數量較健康人士多十五至十八倍,有可能是誘發玫瑰痤瘡的元兇,應及早對症下藥。
玫瑰痤瘡是一種慢性皮膚炎,常見於三十歲以上女性,平均每十人便有一人患上,李小姐就是其中一人。李小姐的面部約三年前開始出現風癩、敏感發紅、嚴重暗瘡及皮膚發炎等,經檢查後確診為玫瑰痤瘡,醫生為她處方了敏感藥、抗生素及消炎藥。但李小姐說她的病情「時好時壞」,「每天早上起床都會照鏡,皮膚差的時候,心情亦會變差,甚至有段時間完全不想拍照,很不開心。」
30歲以上女性較易中招
皮膚科專科醫生劉安祥指,玫瑰痤瘡主要影響患者的臉部及眼睛,「只要患者出現其中一個特殊表徵,譬如酒渣鼻或面部中間位置有持續紅腫,基本上已可確診為玫瑰痤瘡。」如果病人出現其他症狀,例如面部泛紅、面部出現丘疹膿皰及眼睛發紅等,也有可能是患上玫瑰痤瘡。
蟎蟲數量增加 刺激免疫系統
玫瑰痤瘡的成因不明,但估計與遺傳因素、神經血管功能失調、免疫系統失調和其他誘發因素有關。最新的研究發現,玫瑰痤瘡患者皮膚的毛囊蠕型蟎蟲數量較健康人士多十五至十八倍,大大增加患者出現皮膚感染及發炎的風險。
劉醫生解釋,毛囊蠕型蟎蟲是皮膚的寄生蟲,每個人的臉上都有這種蟎蟲,可以與它共存,「這種蟎蟲主要食糧是人類的油脂,因此可幫助控油。但當身體的免疫力下降,蟎蟲增生,便會開始刺激我們的免疫系統而產生問題。」
雙效外用藥物 蟎蟲密度大減9成
傳統治療玫瑰痤瘡的做法是處方抗生素藥物,但即使患者接受外用抗生素合併口服抗生素治療,皮膚蠕型蟎蟲的密度僅較治療前下降約三成。
劉醫生指,近年有不同研究提倡使用雙效外用抗寄生蟲及消炎藥物,「雙效外用藥物無論在消炎及殺蟲方面成效都理想,患者接受治療十二星期後,皮膚蠕型蟎蟲密度及出現發炎性病變的位置數目可分別下降達99.1%和75.7%,大大改善患者生活。」劉醫生提醒,玫瑰痤瘡患者除了應按指示用藥外,亦要做好日常皮膚護理,避免被陽光直射皮膚,減低皮膚受刺激的機會。
撰文 : 劉安祥 皮膚科專科醫生
欄名 : 健康專家專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