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肥謬誤︱減肥做「1類運動」反易餓致肥 醫生建議最佳運動頻率

保健美顏

撰文: 羅嘉欣

發布時間: 2024/06/19 19:03

最後更新: 19 小時前

分享:

分享:

減肥做「1類運動」反易餓致肥!醫生建議最佳運動頻率。

【減肥/瘦身/運動/脂肪/蛋白質/運動頻率/消脂食物】減肥做運動卻「愈做愈肥」?台灣有減重醫生分享,過度做一種運動,反而會使人更容易飢餓、吃得更多,囤積脂肪。他並建議最佳運動頻率,務求讓大家有效減重。

最新影片:

台灣三樹金鶯診所體重管理主治醫師蕭捷健在Facebook專頁發佈影片指出,身體其中一項平衡機制為「體重設定點」,就像體溫一樣;是由基因、生活方式和各種荷爾蒙決定,例如一些人想吃胖,體重設定點也會讓人吃不下。而做運動可以影響兩種荷爾蒙,分別是胰島素和皮質醇。當胰島素穩定的時候,體重設定點會降低;胰島素高甚至有阻抗的時候,吃下的澱粉就容易變成脂肪囤積起來。另外,當皮質醇升高,身體會進入儲存能量的模式,這時人會容易感覺飢餓,進食後容易吸收更多。

過度做「1種運動」變更胖

蕭捷健接著解釋,適當的「有氧運動」可以穩定胰島素,讓身體放鬆。但是,過度有氧運動會讓身體以為遇到災難需要逃跑,進入「大遷徙模式」,讓人更容易餓,熱量也更容易囤積起來。舉例而言,過度的有氧運動包括:馬拉松或鐵人三項訓練,就會引發「大遷徙」機制,讓人更易飢餓變胖。

建議最佳運動頻率

蕭捷健建議,一週不要每天運動,最好「練1天,休息1至2天」。而且,在訓練前一定要先吃高碳水化合物補充能量。例如,體重70公斤的人運動1小時,其一天就算吃4碗飯、大約300克碳水化合物,都是可以的;這些澱粉不會變成脂肪囤積起來。同時,還要加上足夠的蛋白質,讓肌肉合成。

若運動時間更長,建議直接補充葡萄糖水,免得肌肉流失、身體壓力上升。最後,蕭捷健提醒大家,運動要適量、懂得適時休息,同時配合碳水循環飲食,才能有效地降低體重設定點。

相關文章:

減肥陷阱|專家列8大瘦身陷阱隨時越減越肥 運動超過1時間增死亡風險

同場加映:5款超消脂水果

點擊圖片放大
+5
+4

同場加映:3種簡單運動 消脂降血糖

點擊圖片放大
+3
+2

HKET App已全面升級,TOPick為大家推出一系列親子、健康、娛樂、港聞及休閒生活資訊及影片。立即下載︰https://onelink.to/f92q4m

追蹤TOPick WhatsApp頻道睇最新資訊︰http://tinyurl.com/3dtnw8f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