罕見病|18歲女考試前夕劇痛狂嘔 患罕見肝腫瘤5小時籌獲90萬 治療數月終不敵病魔

醫健人物

撰文: 羅嘉欣

發布時間: 2024/06/20 12:23

分享:

分享:

【肝臟惡性腫瘤/罕見病/胚胎瘤/眾籌/離世】不敵病魔!馬來西亞一名18歲華裔女生陳巧祈,於今年1月29日文憑試的當日凌晨忽然臉色蒼白、伴隨嘔吐及胸骨疼痛送院,揭患罕見肝臟惡性腫瘤。當時因醫療費用龐大、家人難以負擔,有慈善機構為她們一家網上眾籌,並成功在短時間內籌得55萬馬幣(約90萬港元),讓她可以接受醫治,惟經過數月治療後,相關慈善機構於昨晚發文指,陳巧祈已於昨日不敵病魔離世,亦遺憾表示:「我們永遠懷念。」

最新影片:

綜合馬媒報道,協助陳巧祈一家眾籌的大山腳瑤池金母慈善基金會(ONE HOPE CHARITY),昨日(19日)於個人社交平台Instagram發文指,指患上罕見肝臟胚胎肉瘤陳巧祈,經過多個月的積極治療最終仍未能戰勝病魔,於昨晚7時許不幸離世,享年18歲。基金會於文中遺撼表示:「離開了她最愛的家人、學校和舞台。」但亦強調對方過去積極治療的堅強精神及笑容,將會永駐眾人心間:

「巧祈的精神和笑容將永遠銘刻在我們心中,她的故事將激勵更多人勇敢面對生活的挑戰。巧祈同學,我們永遠懷念你...」

文憑考試前夕突感不適 求醫揭患肉瘤爆裂命危

據了解,陳巧祈過去擅長舞蹈,去年11月開始經常感到肌肉疼痛,並曾為此多次求醫,直到今年1月29日應考馬來西亞教育文憑考試前夕,在凌晨時份,大感不適,包括臉色蒼白、伴隨嘔吐及胸骨疼痛至冒汗,父母於是慌忙將愛女送院求醫,結果檢驗發現其肝臟肉瘤爆裂。

由於肝臟腫瘤爆裂,內臟出血細菌感染,醫生需馬上為陳女施行緊急手術,不但注射了3支強心針,還將她三分之二的肝臟切除。手術後,陳女留醫ICU長達一個多月,其後獲准出院,正當打算補考之際,好景不常,她未幾再因全身發黃而入院,其後證實腫瘤復發。

點擊圖片放大
+5
+4

同場加映:

罕見病|患不明罕見病全球僅得75名患者 男子見所有人都面容扭曲:如看恐怖片【疑4成因誘發】

基金會眾籌解燃眉之急 上周透露病況尚算穩定

由於龐大的醫療費用,對於巧祈的基層父母實難以負擔,因此大山腳瑤池金母慈善基金會遂發起眾籌,慶幸很快得到各界支持,僅僅5小時,便成功籌得55萬馬幣(約90萬港元),解決燃眉之急。

基金會之後亦不時於社交平台分享陳巧祈近況,上周曾透露陳巧祈除了定時服藥,還需進行化療,而腳部的部分出現腫脹,但情況有逐漸改善。雖然胃口時好時壞,但巧祈一直都積極面對所有治療,堅持要對抗病魔到底,精神感染不少網民為她打氣,可惜近日情況卻急轉直下、終不幸離世。

什麼是肝部復發性胚胎瘤肉瘤 ?

一種罕見的肝臟惡性腫瘤,腫瘤通常起源於肝臟的胚胎組織,因此被稱為胚胎瘤。它可能在胎兒發育時形成,也可能在兒童或成年人時發生,不過這種類型的肝腫瘤在成人中較為罕見。

腫瘤曾經出現一段時間又再出現,這表面腫瘤有一定的侵襲性以及復發傾向。治療通常涉及手術切除腫瘤、化療及電療等方式。

8種致癌食物

除了罕見腫瘤,假如平日生活飲食不節制亦恐會增加患癌風險。台灣營養師高敏敏表示,都市人生活壓力大、作息不定時,加上不少人的飲食習慣較不健康,導致癌症出現的機率越來越高。她續指,癌症是人體內某些突變細胞的不正常增殖,形成惡性腫瘤,而因為癌細胞繁殖速度非常快,並具有高度侵犯性及轉移性的特性,故容易造成器官病變、功能喪失,嚴重甚至可致死亡,所以提醒大家必須保持飲食均衡、良好生活作息、保持運動習慣、避開危險因子。

高敏敏表示,最有效預防和避免癌症的方式就是透過飲食控制,建議大家要多留意平時的飲食習慣和選擇,盡量避開進食8種致癌食物:

點擊圖片放大
+9
+8

8種防癌食物

除此之外,高敏敏同時分享8種防癌食物,建議大家透過每日均衡攝取其中6大類食物,配合少油、少鹽、少精緻糖的烹調手法,從而達到有效防癌、抑制癌細胞生長的效果:

點擊圖片放大
+9
+8

她建議大家要逐漸減少糖和鈉攝取,每日精緻糖不超過1天總熱量攝取量的10%,能降至5%為佳;每日鈉攝取量就不超過2400mg的鹽(約6g);同時提醒大家,想避免患上癌症就必須改變飲食習慣,從正確的習慣做起,亦可以改變平時生活作息,多喝水、多運動、控制好自己的BMI、少熬夜、少煙酒、保持愉悅心情等,都能夠有效避免癌症無聲無息地生成。

HKET App已全面升級,TOPick為大家推出一系列親子、健康、娛樂、港聞及休閒生活資訊及影片。立即下載︰https://onelink.to/f92q4m

追蹤TOPick WhatsApp頻道睇最新資訊︰http://tinyurl.com/3dtnw8f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