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汪夢裡人》動物角度看成人世界 全片零對白賺人熱淚

娛樂

撰文: 陳家昌

發布時間: 2024/06/21 18:17

最後更新: 2024/06/21 20:16

分享:

分享:

《汪汪夢裡人》獲得多個大獎,包括歐洲電影獎最佳動畫、安錫國際動畫影展最佳動畫長片。

動畫除了可作為合家歡電影,也可以是給大人看具深度主題的作品。近日兩齣同期上映的動畫,包括《加菲貓:勇闖世界》(The Garfield Movie) 及榮獲奧斯卡最佳動畫長片提名的《汪汪夢裡人》(ROBOT DREAMS),就帶來兩種截然不同的觀影感受。

《汪汪夢裡人》改編自莎拉華倫(Sara Varon)同名圖像小說,被譽為動畫版《星聲夢裡人》(La La Land)及《優獸大都會》(Zootopia)。看似兒童讀物的原著,卻讓導演Pablo Berger得以學習如何面對失去時所產生的複雜情緒,更重要的開始反思友誼的本質。因而創作了這部電影。以此懷念那些在長大之後悄然分別的朋友,希望讓觀眾從中學會如何接受失去,並在失去後尋找療癒的方法。

故事由一隻孤獨的狗和牠的智能機械人而開始。

創作《汪汪夢裡人》時,導演表示主要參考日本動畫的製作方式,包括影響他甚深的吉卜力工作室動畫,如《龍貓》、《魔女宅急便》、《千與千尋》等。他認為現今大多數的動畫電影都以動作和喜劇為主,日本動畫卻往往能將角色的情感作為主軸,所以他選擇參考這種製作方式,能成為一部非主流,能訴說情感亦令人動之以情的電影。 

故事講述一隻居住在繁榮紐約的單身狗狗,因厭倦了寂寞的獨居生活,偶然網購了一個智能機械人作伴,二人形影不離,感情日漸升溫,日夜漫遊紐約街頭。正當他們以為找到彼此,卻在一次沙灘狂歡後將他們拆散…

導演指參考了日本動畫的製作方式。

沒有對白的感動

全片沒有任何對白,最大的挑戰是要如何說一個有感情的故事。創作團隊透過一種沒有限制表現手法和說故事形式的情況下,回歸電影最純粹的本質,一切看似簡單直白,卻埋藏深厚意義,令觀眾感動甚至落淚。

電影由配樂至畫面,都營造80年代紐約街頭的氛圍。無論是當地環境的噪音、喧鬧的社區,還是熙熙攘攘的街道,在音樂的襯托下變得真實。雖缺少了角色之間的對白,故事性仍然強烈,

《汪汪夢裡人》也有不少致敬的彩蛋,其世界觀設定則似《優獸大都會》,戲中有不同種類的動物,都像人類般生活;反映紐約市本身的多樣性。而狗狗和機械人戲中的關係,亦被指近似《星聲夢裡人》和《從前的我們》(Past Lives)。

影片充滿80年代紐約街頭的氛圍。

另外,致敬場面還有同樣富有紐約風情的《曼克頓》(Manhattan)、《綠野仙蹤》(The Wizard of Oz)的經典踢踏舞場面、《閃靈》(The Shining)裡的雙胞胎女鬼、《觸目驚心》(Psycho)的著名浴室場面。

另有《的士司機》(Taxi Driver)、《星球大戰》(Star Wars)、《猛鬼街》(A Nightmare on Elm Street)、《回到未來》(Back to the Future)、《午夜牛郎》(Midnight Cowboy)、《惑星歷險》(Forbidden Planet)、《杜絲先生》(Tootsie)、《大保齡離奇綁架》(The Big Lebowski)以及《鐵甲萬能俠》(Majing Zetto)等,相信觀眾會大感驚喜。

最新影片推介:林子善專訪

HKET App已全面升級,TOPick為大家推出一系列親子、健康、娛樂、港聞及休閒生活資訊及影片。立即下載︰https://onelink.to/f92q4m

追蹤TOPick WhatsApp頻道睇最新資訊︰http://tinyurl.com/3dtnw8f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