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收費檢討︱基層團體:輕症補貼非能完全轉移 促考慮新方法開源

社會

發布時間: 2024/06/26 22:10

最後更新: 2024/06/27 09:05

分享:

分享:

醫務衞生局局長盧寵茂接受本報訪問時表示,非緊急及次緊急病人的開支達20億元,檢討急症室收費是希望調整公立醫院資源,將資源加強於重症等病人身上,包括為病人醫療費用「封頂」、以及提供自費藥物支援。

最新影片推介

一直關注醫療政策的社區組織協會幹事彭鴻昌表示,認同政府加強重症病人等資源,不過認為無需將輕症及重症病人放於對立面。他表示,次緊急及非緊急病人當中,有一成需要住院,亦有其他原因因受傷、意外等經急症室入院。

彭鴻昌亦表示,急症室的開支涉及設備、醫生護士等,部分開支屬「已出之物」,20億元非能隨時調用至其他服務。他亦指,明白政府財赤,醫療資源有限,認為藥廠以及商界慈善基金應肩負更多社會責任,而醫管局亦考慮向藥廠提供病人數據庫的匿名數據作研究,以尋持新的財政資源。

彭鴻昌指,政府亦需要留意,為公立醫院的醫療開支「封頂」,會否令私院病人轉回至公院。

鄭志文:大原則是希望急症室重回急症用途

醫學會會長鄭志文表示,第四及第五類病人數目多,阻礙急症室運作。他認為,部分輕症病人為了方便而到急症室,並不是有公德心的做法,認為如輕微加價,亦可以減少百分之一至二的病人,亦可以提供長期病患券等方法,作替代選擇,並需要作公眾教育,大原則是希望急症室重回急症用途。

 

下載HKET App,追蹤TOPick WhatsApp頻道,睇全方位資訊:

【中下學試題免費下載】  【名校專區升學攻略】

【食物安全超市大搜查】  【職場智慧求生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