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跑猝死響警號 倡賽前心臟檢查求安心

醫生診症室

發布時間: 2024/06/28 00:00

最後更新: 2024/06/28 09:38

分享:

分享:

儘管研究指出恆常運動有助提升心肺健康,然而近年卻不時聽聞有長跑初哥,甚至經驗跑手在比賽期間發生心臟猝死的悲劇,惹來了社會關注,使得如何預防運動性猝死成為大眾討論的焦點。作為一名越野長跑好手,剛贏得「香港四徑挑戰賽」冠軍的廖科樂(樂神),需經常進行高強度的跑步訓練,故特別關注心臟健康。這次,樂神就以運動員的角度出發,訪問了心臟科專科伍諾行醫生,探討預防長跑運動中心臟猝死的方法。

過量運動反傷心 運動時需留意身體警號

樂神:
備戰期間,每天都要參與早晚兩課跑步訓練,中午又要體能訓練,每周還加上一次高強度練習及一周一次的長課,以提升狀態。作為一名越野跑運動員,我也很想知道經常進行長時間訓練會否對心臟造成負擔?

伍醫生:恆常運動確實對身體有益,但「過量運動」有機會對心臟造成一些變化,好像心跳變慢、左心室變大及心臟肌肉變厚等。另有研究指出,長時間進行「過量運動」有機會加重心臟負擔,導致心肌纖維化、血管鈣化,增加患上心房顫動的風險。不過到目前為止,還沒有研究證實「過量運動」會直接增加心臟病發、中風或心血管疾病的機會。

樂神:近年幾乎每次長跑大賽都有參賽者因突發性心臟病而猝死,其實長跑期間出現哪些症狀要特別注意? 

伍醫生:由於心臟病病徵並不明顯,平日可以毫無先兆。因此,長跑期間突然感到心跳特別快並出現暈眩、胸口痛、不尋常氣喘及運動表現急速下降等情況時,應立即停止運動,如停止後,症狀還未改善,就要盡快求醫,檢查心臟是否出現問題,再對症下藥。

高危人士賽前宜進行心臟檢查求安心

樂神:
既然心臟病症狀難以察覺,賽前應採取什麼措施去了解自己的心臟狀況,減低運動猝死的風險?

伍醫生:多年來,醫學界對於運動選手在參賽前是否應接受詳細的心臟檢查存在廣泛的爭論。部分醫學專家認為,簡單的問診和檢查已經足夠。毫無疑問,心臟檢查做得愈多愈詳細,有助我們發現潛在的心臟問題,但這也涉及到成本效益的考量,過度檢查亦有機會出現假陽性結果,令運動員被取消資格。事實上,即使進行再多的檢查,也無法百分之百排除所有心臟問題,國際上亦未有明確的指引,指出應進行多詳細的心臟檢查才足夠。大部分專家認為,如果運動員本身存在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等高危因素,或者有吸煙習慣、肥胖問題或家族病史等,則比賽前應進行一次詳細的心臟檢查,做好風險管理。

樂神:如檢查後發現心臟出現問題,是否不能再參加長跑?醫生有什麼建議給大家?

伍醫生:這視乎心臟出現了什麼問題,但無論先天或是後天,只要經過適切治療、詳細的檢查,並與醫生多作溝通協調,便可按病情需要選擇適合自己強度的運動,甚至繼續參與長跑。

嚴控膽固醇 減心臟猝死風險

樂神:
什麼原因導致心臟疾病,是否與遺傳有關? 

伍醫生:除了天生的心臟結構問題或遺傳性的心律不正疾病外,大部分市民所認識的心臟疾病一般是指冠心病。冠心病是因為冠狀動脈血管出現粥樣硬化,造成血管收窄或阻塞,妨礙了血液供應,導致心肌缺氧。而其背後原因主要與遺傳和後天環境因素有關,如高血壓、高膽固醇、高血糖、吸煙、肥胖、腎病、代謝綜合症等。當中,冠心病與高膽固醇就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樂神:膽固醇對心臟健康有如此大的影響,那麼在日常生活中有什麼需要注意?

伍醫生:飲食上,應避免攝取飽和以及反式脂肪,如高脂肉類、煎炸及起酥油等食物,以減少壞膽固醇的吸收。另外,也需要配合恆常運動,每星期進行不少於150分鐘的中強度帶氧運動,以及做好體重控制。

樂神:若改變生活及飲食習慣後,膽固醇水平仍未能控制在理想水平,或受先天遺傳影響,醫生主要處方那種藥物,服後有什麼副作用或注意的地方?

伍醫生:對於這些患者而言,要有效控制體內的膽固醇水平,則需及早輔以膽固醇藥物。現時最常用的一線降膽固醇藥物是他汀類(Statin)藥物,它可透過抑制肝臟製造膽固醇以降低膽固醇水平,並有助穩定血管內的粥樣斑塊,減低出現心肌梗塞的風險,其副作用有肌肉酸痛、肝酵素上升等,但發生率很低,患者只要按醫生指示定時定量服藥,便可有效控制病情。但若病情需要或出現副作用時,醫生也可透過減少劑量或輔以其他新一代膽固醇藥物幫助控制患者體內的膽固醇濃度,以減低併發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樂神

跑齡不算長的樂神,去年初才毅然放棄正職,全身投入跑步事業,希望可以花更多時間訓練,提升成績。去年10月,正式確認獲得2024年4徑參賽資格,並以52小時02分4秒歷史第四快時間完成挑戰,成為話題焦點。身兼越野跑教練的樂神,更於今年年初成立R33,旨在幫助志同道合的路跑與越野跑愛好者,提供專業的技術及速度訓練。

心臟科專科伍諾行醫生

(資料由伍諾行醫生提供)